《盲点》一瓶十美金的绿色蔬果汁背后…

《盲点》一瓶十美金的绿色蔬果汁背后…

看《盲点》之前,我完全没研究它是什么电影,只知道好像有黑人、有嘻哈,但看完后我觉得好惊艳!从美国加州奥克兰一位还差三天就要缓刑结束的黑人生活中,看见种族问题、仕绅化、警察暴力对主角家乡的影响。虽然包含这么多社会议题,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它并不悲伤,最后看完是可以带著正面、轻松的心情出戏院的,而且它的确如其名,带观众看见许多“盲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很推荐大家去看。

Collin(Daveed Diggs)是住在奥克兰的黑人,先前坐过牢的他,还剩三天就要结束缓刑期,正式重获自由,但就在这节骨眼上,他目睹了不该看见的事情。这对他带来重大影响,是否会让他再回监狱?会否影响他与白人挚友Miles(Rafael Casal)的关系?

今年恰巧有三部颇有能见度的电影与奥克兰有关,一部是《黑豹》,另外两部是在影展传出好口碑的《抱歉打扰你》(Sorry to Bother You)与《盲点》。《盲点》片头的对照画面,一针见血阐明奥克兰是什么样的熔炉。一方面黑白混杂,存在种族矛盾与冲突,近年来还受到旁边的旧金山房价飙升、带动奥克兰房价跟著上涨以及科技新贵移入的影响,开始了仕绅化/高档化,带来另一种分歧。

《盲点》一瓶十美金的绿色蔬果汁背后…

在这背景之下,《盲点》用“Collin能不能撑过缓刑期的最后三天”制造出紧张感,将摆在纸上听来沉闷的议题,拆解成一目了然、具有戏剧张力、又能打进观众心里的高明之作。

Collin与Miles的职业是搬家工人,最能看见社区住户的变化。他们发现自己自幼生长的地方,渐渐变得陌生,外来的白人雅痞或富裕的科技新贵移民把他们的高档兴趣也带来,原先的黑人居民处境越来越差,甚至快租不起自己家乡。原本的“本土奥克兰人”感觉自己莫名其妙成了外人,无法习惯新秩序。这样在光谱两个极端的族群要和平相处,本来就不易,而目前大多数好莱坞主流电影的盲点,就是较为缺乏Collin与Miles这些人的观点,《盲点》补足了。

但《盲点》没有偏向哪一边,仕绅化虽常成为笑点,但并不全然负面,而且Collin其实愿意试著调整、尝鲜,试试普通杂货店新摆的一瓶十元美金的绿色蔬果汁,Collin的母亲也说现在这区可以有好食物挺不错;不过,本片也同理Miles的失落——他超爱的汉堡店,现在竟成为素食汉堡店,连细细油油的薯条都变成了三角薯块,还开始替一些科技公司做外烩,除此之外,奥克兰渐渐塞满一堆文青休闲,随处可见装模作样的文艺青年,Miles原本崇尚的生活方式顿时变得过气,空间被挤压,再再令他感到恐慌愤怒。

《盲点》一瓶十美金的绿色蔬果汁背后…

这些文青玩意挺敏感,因为它不只代表改变,还带著“改善”的意味,是一种比较,一种我比你好的宣示(至少,比你贵),再加上背后价值观的冲突,就更敏感。其实这类冲突在各种地方都见得到,所谓“高级XX人”、“假掰文青”、“粪青”、“从XX看天下”等等称号都可说系出同源,但从《盲点》里头从Miles观点呈现的,说穿了就是差异太大,生活空间又被大幅影响,造成的被威胁感,并非“Miles老古板、拒绝改变”这样三言两语的“戴帽子”理由可以解释完的。

比“谁比较高级”还要敏感的议题,自然就是种族议题、以及让这问题更燃烧的警察暴力问题。Collin缓刑期间结束前三天的晚上,开著卡车赶回中途之家以免违反宵禁规定时目睹的,是一桩白人警察追逐并枪杀黑人平民的事件,《盲点》未对案件另做解释,包括死者的背景生平以及当时是否持有武器都未另行说明,这个模糊的处理方法很有意思,因为在现在的社会脉络下,太多各说各话的、不同“版本”的事实,以及不同族群太深重的情绪,使得大家探讨事件时容易依靠感知,选择性看见或忽略事实,因此媒体也知道如何利用感受的操作,特别挑出黑人过去穿囚衣的档案照,白人警察的照片则是著警服,并且电视报导也提到这名黑人身上有武器。但在当时的现场,观众与Collin只看到一个死命往前跑的黑人,如果他身上真有武器,他不仅没有要使用的打算、也不可能有机会用,也就是说事件后的各种解释说明与后见之明,在事发当时根本不该是关键。如果观众还是认为“不管啦反正如果身上有武器所以警察先杀了他以自保也是无可厚非”,那么《盲点》后段还有一个对照组,也是一位黑人,身上有武器走在街上,有警车靠近,各位可以再次思考在那种状况下,而且注意是在警民相互信任度极低的状况下,那是多么叫人惊慌失措、任何一个没想清楚的举动都可能让悲剧发生的情境。

目睹警察杀人案之后,Collin的忧惧更深,几乎表现出压力后创伤症候群的征状。他的黑皮肤以及代表其身份与文化根源的辫子头,让他在别人眼里很容易被当作街头混混,现在又有了案底,以后一定是最容易被人定罪的对象。缓刑结束后,他的生活仍将永远处在恐惧之中。

事情本质,敌不过它被怎么观看。片中出现的”Rubin’s Vace”,是心理学里非常著名的图像,有人第一眼会看到两张人类侧脸、有些人则看到花瓶。毕竟人有盲点,人事物会被我们当作什么,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看。

《盲点》一瓶十美金的绿色蔬果汁背后…

他人的“盲点”对人的行为影响非常大,因为别人如何看你、对待你,会扭转你的作为与想法。就如同做什么都会被臭骂的孩子,比较可能会退缩、掩饰自己。黑人小孩可能从小被妈妈教著在警察身边要很小心、万一感受到危险就赶快举起双手说“别开枪”,这种教育与培养出来的直觉反应,是白人孩子不会有的。

Miles已经算是很了解黑人困境的白人(女友跟童年至交都是黑人),但他还是有盲点,看不出自己的行为为何会害到一起混的Collin,毕竟别人观看Miles就是把他当成一个白人,一个相对安全、较不具威胁的人,所以Miles已经习惯做很多事情可以没有后果了。白人可以任意挪用黑人文化到自己身上,例如刺青、嘻哈等等,却不用承担真正当一个黑人的后果。Collin行为像刻板印象中的白人,Miles像黑人,但外人都看不见这些,两人一同工作时,同在搬家公司车上,前头被别人的车挡住,Miles生气大骂,Collin安安静静,结果被客人投诉的是“绑辫子头的黑人”。种种例子都让Miles更自在更大胆地“做自己”,而Collin则想更退缩。

《盲点》一瓶十美金的绿色蔬果汁背后…

但Miles之所以摆出那些暴力、霸道的气息,或许也有别人看不见的理由,Miles身处黑人较多的社区,潜意识可能需要随时看起来强悍才安全,而且在社区不断改变之下,或许他也怕若不尽量标上这个社区的黑人特质,在别人眼里他跟最近才搬来的外地白人没有两样,对很以自己的蓝领阶级与奥克兰传统在地文化为荣的Miles而言,那是他最痛恨的事情。

所以当Collin与Miles终于谈起关于种族特权、优势这个话题时,相当精彩,简直像在“开眼”。这部分就是《盲点》最想呈现的“盲点”。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警察想寻找的、刻板印象中的黑人特质(如暴力、野蛮、威胁公共安全),其实可能就在某个白人身上,但警察看不见;Collin只知道包容一起长大的挚友Miles是义气,但没看见他前女友Val所提醒的,Miles可能无意间对Collin带来悲剧命运;Miles只想拿枪耍帅与保护家人,以为这是很有男子气概、保护妻小的事,但他看不见这可能对家人造成负面影响;Collin只看到白人警察残酷地直接枪杀黑人,但他看不见那位白人警察在那样千钧一发之际,心里可能也是很害怕的,万一黑人真的反过来攻击,白人警察也会死。这些细腻观察、深刻讨论及同理包容,是让《盲点》不同凡响的关键。

《盲点》一瓶十美金的绿色蔬果汁背后…

《盲点》是导演Carlos López Estrada的第一部电影作品,非常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气势,充满活力与干劲,急著把好多想法用进去,影像风格带著史派克李与艾德格莱特的味道。他的影像颇有张力与感染力,善于使用灯光、构图、甚至幻想画面与梦境,将观众放进角色脑袋里。

我特别喜欢一幕,某角色晚上独行遇上警车,这幕看不到警察、也没有交谈,但是警笛与强光就已说明一切,有一颗镜头是摄影机直接面对大灯,灯光强到旁边啥都看不清,几乎让我觉得里头有一发子弹将要射在我额头上,那种无力与恐惧非常震撼我,我不禁想著,如果我是那位恰巧身上还真有一把枪的黑人男性,我该怎么做?赶快举双手说”Don’t shoot!”有用吗?他会不会已经注意到我口袋的突起?周围都没人,他会不会直接杀了我?还是我该逃跑?面对很可能根本不想好好了解我、想要直接将我“去脉络化”来理解的警察,或是其实挺善良但看到我的外表就会害怕被杀的警察,我要怎么在下一秒就可能擦枪走火的关键时刻之下冷静取得信任、证明自己?如何行动与应对才能保证活命?

而这么能触动我内心小剧场的电影,当然不能光靠导演,本片的编剧也是灵魂人物,他们正是男主角Daveed Diggs与Rafael Casal,Diggs曾因音乐剧《汉米尔顿》(Hamilton)获得东尼奖,Casal则两度获得尬诗擂台大赛(National Poetry Slam)冠军。他俩是真实生活中的童年拜把,在奥克兰长大,本片写的正是他们对家乡的观察,以及多年来对于族群问题的领悟(编剧曾在访问中表示,《盲点》里头的警察杀人事件灵感,来自Oscar Grant的真实遭遇,那个故事曾被《黑豹》导演莱恩库格勒拍成电影《奥斯卡的一天》。)。剧本有些部分用即兴嘻哈/饶舌来说出心声很有意思,它用很能抓住注意力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主角的心声,又不似旁白那样累赘,并具有独特美感。更厉害的是,《盲点》并不沉重,它将许多冲突的特质揉合得极为自然,甚至包括不少幽默的小段落,最后仍能收在轻松、有希望的结尾,而且不突兀。

整部片唯一让我觉得处理不好的地方,是回顾当年Collin为何被捕的那段,那是个蛮糟糕的事件,Collin的确做得过火,虽然一起跟著做的Miles没被抓是挺不公平,但Collin无论如何都该付出代价。但这段的调性却似乎很想做出轻松、吊儿郎当、甚至是喜剧的风格,虽然这部分是使用一位旁观者的视角,他或许真的觉得很娱乐,但这段卡在整部电影中,调性还是不太对。

不过上述问题并不是太严重,《盲点》最珍贵的是它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独特切入角度,点出各种矛盾与盲点,以及族群之间缺乏互信带来的沟通无效与敌意。想要处理盲点,必须有意识地用力放下习惯与坚持,才能看见大脑自动跳过的东西,所以非常困难。社会上沟通的难题在于,许多人的盲点是如此坚定,如信仰一般无法质疑与理性辩证,所以与其抵触的事实与新资讯都会被无视。但或许当更多人注意到这类问题,多多自我提醒,社会的沟通终有一天会更有效率。

作者:Lizzy
【Lizzy】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7
下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