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变奏曲《琴谜变奏曲》

好电影总能让观众得到一点生命启示录,法国导演丹尼斯.德古 (Denis Dercourt)的新作《琴谜变奏曲》中给所有从事评审工作的人都做了严重的告诫启示:要认真,不能打混,你的一时疏忽,可能就对别人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仇恨变奏曲《琴谜变奏曲》就像许多的金马奖评审一样,他们的职责与工作不过是看看电影,投投票,选出一些优秀的工作者而已,为什么每年的评选结果出来总是会被电影工作者反弹讦谯呢?美学标准容或人尽不同,评审的粗率发言,正好反应出他们的傲慢、短视及偏见,这才是引发争议的关键所在。

《琴谜变奏曲》其实就是一部仇恨变奏曲,电影诠释的仇恨种子与花苞毒果,无非就是人心难测下的仇恨突变传奇。

曾经在2005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作品《孩子》中有亮眼表现的女星黛博拉.冯索 (Deborah Francois)这回在《琴谜变奏曲》中饰演一位醉心弹琴的孩子,却在钢琴比赛中铩羽而归,把一切仇恨都归咎于评审,多年后终于复仇成功。

黛博拉.冯索饰演的米兰妮是一位肉贩的女儿,电影一开始就是幼年时期的她,以华丽流动的手指在黑白键上飞舞,同时,她的父亲也在钢琴声中熟练自如地切割著肉品,这不是庄子在“养生主”一文中所说的“庖丁解牛”意境,只是一位肉贩培养出一位有艺术气质的女儿,夫妇俩都以女儿为荣,女儿第二天就要去参加音乐考试了,父亲没有给任何压力,只要女儿弹得开心就好。

但是,对10岁的梅兰妮来说,音乐就是她的一切,音乐应该能够改善她们家庭状况,所以半夜睡不著,继续起来弹练,父亲闻乐而起,看到焦燥的女儿,还是慈祥地相伴。

紧张,意味著梅兰妮非常在意比赛结果;陪伴,代表著父母亲只能体谅,却无法分劳的事实。

第二天的音乐赛会中,几位评审中有一位是当红的钢琴家Ariane(由法国女星Catherine Frot饰演),乐迷看到名家现身就想要她签名,但是她婉拒了,等到梅兰妮弹奏的时候,Ariane的秘书却悄悄溜了进来,要Ariane在玉照上签名,这段意外插曲,让梅兰妮分了神,Ariane如果签了名,就代表她根本没有专心在听她弹琴,于是她心乱了,琴也乱了,好手变成了错手,大好的前程就在当下画下了休止符。

不过是一场音乐比赛,大人评审有谁真正在乎过小朋友的心情呢?Ariane的草率与粗枝大叶,其实屡见不鲜,只是每个生命的节奏与际遇各不相同,梅兰妮自我期许得高,失望就更深,她对Ariane的恨就植根在那天赛会上,黯然走出会场时,她顺手把另一位正在练琴的孩子的琴盖猛然翻盖上,如果压到了手,那位孩子的手指,和后续的琴艺人生,相信也就全毁了。一个小小的动作,让观众看到了梅兰妮的恨。

梅兰妮从此封琴,从此不再弹琴,她的怨恨与心伤,只有她自己才能明白。

多年后,梅兰妮与Ariane再度相会,梅兰妮成为干练的法律系实习生,Ariane则因为发生过车祸,信心严重不足,却又急著和三重奏乐团东山再起,梅兰妮的音乐能力、细心灵巧及青春气息,让Ariane找到了一种依靠的慰藉力量,逐步把技艺和爱情的关注都转向了梅兰妮,然而,梅兰妮却成了工于算计的复仇女神,就在巧妙地收放之间,她掌握了Ariane的心神,却也在关键时刻下了毒手。

梅兰妮不算是面善心恶的蛇蝎美人,她不算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她只因为童年时受到不良待遇,让她含恨改变人生道路,才会阴错阳差找到复仇的机会,她的手段是毒辣的,算计是猥亵污秽的,行径让人气愤,但是细究仇恨源头,Ariane不才是那位不知情的仇恨播种者吗?她也许是无心的,她没有料到梅兰妮会这么在乎她,不明白恨的种子会根深蒂固到如此……人和人之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呢?真正的仇恨就如两国交战一样,一旦开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总要见血光,总要见人命。

如果一切只是因为一位不负责任的评审,你是同情起梅兰妮?还是Ariane?谁才是无辜的受害者?生命如果是一盘又一盘的棋局,梅兰妮输了第一盘,Ariane输了第二盘,然而谁又是最后的胜利者呢?恨,只有让人生的怨怼轮回翻转,梅兰妮不会更快乐,反而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邪念;Ariane也不会明白自己的一时大意,为何要赔上一生的幸福?她也不会开悟,晕倒成为她最后的选择与姿态。

没有喜悦,也没有开悟的人生,剩下的只有煎熬和叹息,《琴谜变奏曲》因而成为一记生命重锤,让观众急著去思考仇恨的出口到底在那里?莎士比亚试图从“罗密欧与茱丽叶”中告诉世人:“怨恨伤人,唯有爱才有明天。”但是世人从来不会从悲剧中得到生命启示,只有冤冤相报的纠缠,《琴谜变奏曲》留下的就是人生如谜的一声叹息。

作者:蓝祖蔚
【蓝色电影梦】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3日 下午5:52
下一篇 2020年3月3日 下午5: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