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下面》:又一部含蓄的伤痕作品,面对十年浩劫妥协之后,依旧妥协新的生活,龚雪好美

《大桥下面》:又一部含蓄的伤痕作品,面对十年浩劫妥协之后,依旧妥协新的生活,龚雪好美

当年还是唇红齿白的社会主义大好青年张铁林,几年后去了资本主义的香港只能演新仙鹤神针里的变态色魔了,和陈德容一样都是被肥皂剧毁了的好演员龚雪也在拍了这片两年后退出影坛。电影里他们满怀期望地说“国家会好的,我们也会好的。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好的。”戏外一个移民英国一个远嫁美国,讽刺啊~
中国电影再也拍不出八十年代的批判、反思,八十年代傻乎乎的乐观自信、善良纯情,理想主义的阳光灿烂质感了。
细节极丰富。龚雪的美是烟尘弄堂里遗世独立的美,不因年代而隔阂,扫过的每一帧特写都想凝固住镜头,我再不怀疑书中常说的令人怜惜到心痛的柔弱是假的了。竟然一眼认出客串的乐韵,生机勃勃又有年代感的烟火气,另一种美感。
张铁林当年还一腔正气的当接盘侠呢,现在都可以给私生女800万了。不过龚雪真有气质啊。
未婚生子美少女大战街道居委会老巫婆的故事
其实那个时代,我们也能拍出山田洋次清水出芙蓉一般的作品,也有高仓健,倍赏千惠子一样天然去雕饰的演员。只是现在………………
三十年过去了,你以为她的故事就不会继续上演了吗?
又一部含蓄的伤痕作品,面对十年浩劫妥协之后,依旧妥协新的生活,龚雪好美
温婉善良、文静贤淑、秀外慧中,符合我心目中对东方女性美所有的注解!大桥下面那个忧郁素淡的女子,朴素的沉默着,秋波眉黛皆是愁,她的美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难得龚雪三十岁了还这么漂亮和有气质,真是仙女本仙,张铁林那会儿也年轻英俊,影片结尾两人对视尽显八十年代的含蓄之美
80年代为数不多的上海电影,那时的上海才是真正的上海,很多镜头的实景已经消失了
如果说我还有偶像,那大概只能在童年时代形成的记忆中寻找吧。从理智上而言,这些女演员和今天的女明星大概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在模糊的回忆深处,她们美得明澈,美得纯粹,美得如同从天而降。这部分的意识其实构成了我对世界的真实的爱和恐惧。
1、龚雪和朱琳长得好像;
2、那个时代是否值得怀念?

老电影的魅力,所有的电影技术都是为了辅助讲故事和人物的表演,把心理活动都能真切的表达出来。故事虽然简单,表达的主题却相当丰富,从时代背景到家庭里外,从国家形势到个体精神,都逐一呈现。好多熟悉的画面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想起我的母亲,那是我们成长的记忆,或许也仅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前半场讲出男女青年对待创伤的态度和新生活的向往,连带点出女性独立,也提到“文革”后的再就业问题。后半场在处理倒叙事件时,直接挑明政治事件的因果始末和冬冬父亲的身份,丧失了让观众发挥想象的主观性。如把政治事件留白,男女的内心波澜做加法,会好更好。“秦楠”有别于龚雪以往的角色,收而不放、藏而不露。
一口气看完。“国家好了,我们就好了。”我们的国家真的好了吗?30多年过去了,电影中的困境依然是困境,电影中的良善却难以觅得。想起前两天看的那篇关于83年春晚的文章,央视可以在新闻联播道歉,导演可以冒着撤职风险送出好节目。电影也可以直面历史的错误,人也可以怎么都不信命。
【补标】
未成为仁波切做电影演员时期的张铁林真是嫩啊,眼里充满了纯真。其实不光是他,电影中其他演员的眼里也一样充满了纯真,尤其是女主龚雪,得了那时候的金鸡奖,实至名归。也只有那个纯真的年代,剧中人说着“国家会好的,我们也会好的”这样的台词才让真诚令人信服。电影中的爱情观也是领先于时代的。
龚雪真是清丽脱俗啊。张铁林才20来岁,但是总冷不丁在悲戚中爆出一阵豪放的皇阿玛式大笑。。。片子拍在1983年,触碰了好几个敏感话题:文革、就业、未婚生子、个体户地位。这年八月,胡耀邦刚做了《怎样划分光彩和不光彩》的讲话,说“从事个体劳动也是光荣的”,接着秋天这部电影开拍。当时还没有关于个体户雇人算不算剥削的定论(1984年才初步敲定“七上八下”的个体户雇佣政策),所以电影里的个体户都没有雇人。
龚雪真美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7日 上午8:06
下一篇 2023年7月7日 上午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