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这5篇散文,别说你在北京活过

历来,咏诵京城风景人物的散文多如牛毛,而真正传颂长久,不论男女老少读来都觉妙极的,却并不常见。今天小京就为你推荐5篇名家所写的清隽散文,让我们一起回味那消失在过往时光中的北平气质。

《故都的秋》

郁达夫

作者简介5 – w & b 5 p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沉沦》、《屐1 ( G s o . –痕处处》。文风坦率真挚,落寞孤独中又常能自解,散文作品颇多,6 v B s L Z ~ t 3其中不乏精品。

美文选段: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F | . x 0 K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E / S u u f R m– D O #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 | I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_ | | + L Q ) %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_ u m F = R ] ;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 s s @,秋的v Z k b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h Y C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r G 8,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 ; J + n c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馀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 ) j R 7 6 ^要想起陶然D ^ e I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d I * v % #吧,就是在皇a : [ w @ h城人海之中,租人家X G D ?一椽破屋来住著,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著一丝一丝漏下: 7 { ` ~ Y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著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X O 2 6 b T 到十分% ^ k s ? A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著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 g ? A 6 & L ,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L e ~ Z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 t ` [ ^ E ~ [ ,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 K C h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w x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c 5 H s地方。

《我与地坛》

史铁生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o # _ c f I . T n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w } 6 |腿瘫痪回到北京。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作品中充满了洞彻的智慧与对生命的哲思。

美文选段. 1 d D 3 (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著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一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著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著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E c w Y 6 g $ – 6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T + ) w A o P N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2 _ ~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著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 5 @ Y i Jo z C Y I B ; t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 l % t / U Z #是躺著,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e , o u 8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著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著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北平的秋》

老舍

作者简介:老舍先生想必完全不需要介绍了,大家对他都熟悉得紧。他总t c h s l z ~ n %是能用最朴素的文字,描摹出最动人的情态,满满的生活意趣洋溢字里行间。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他的名作《四世同堂》中的一个选段。

美文选段: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 A E % : g ! v摆成放著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Y H 8,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 K w 6 ~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 I B K I – ~步放慢9 l 5 2 N j,听著看著嗅著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著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著,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著肥嫩的羊肉;一碗! e Y V } S d 8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著,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o m 9 u ] $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R o [ 8 4 c M h香艳的‌‌“果摊中间B D . ; Y,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 W I A v u j 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著旗伞的Z 4 v P h + + g X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著老虎,有的坐著莲花[ 5 v,有的肩著剃头挑儿,有的背著鲜红. w c A g M B U 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d ? N C % n 7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p [ 的种子。

《北京人遛鸟》

汪曾祺

作者简介:` O a汪曾祺– d t1920年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老爷子是个吃主,不仅会吃,还X + N : 会做、爱做。有《旅食小品》等论吃的散文,但是今天给京米们推荐的这篇,谈的不是吃,而是老北京人的一种玩法,选自《人间草木》。

美文选段:
遛鸟的人是北京人里头起得最早的一拨。每天一清早,当公共汽车和电车首班车出动时,北京的许多园林以及郊外的一些地方空旷、林木繁茂的去处,就已经有很多人在遛鸟了。他们手里提著鸟笼,笼外罩著布罩,慢慢地散步,随时轻轻地N J | g 2 K t , t把鸟笼前后摇晃著,这就是‌‌”遛鸟r ; V # D V c‌‌“。他们有的是步行来的,更多的是骑自行车来的。他们带来的% J 2 4 – k鸟有的是两笼——多的可至八笼。如果带七八笼,就非骑车来不可了。车把上、后座、前后左右都是鸟笼,都安排得十分妥当。看到] $ H { N _ j #它们平稳地驶过通向密林的小路,是很有趣的,骑在车上的主人自然是十分潇洒自得,神清气朗。

养鸟本是清朝八旗子弟和太监] – k P z j M w %们的爱好,‌‌”提笼架鸟‌‌“在过去是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的一种贬词。后来,这种爱好W U R p h `才传到一些辛苦忙碌的人中间,使他们能得到一些休息和安慰。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个修鞋的、卖老豆腐的、钉马掌的摊前的小树上看到一笼鸟。7 b P D这是他的伙伴。不过养鸟的还是以上岁数的较多,大都是从五十岁到八十岁的人,大部分是退休的职工,在职的稍少。近年在青年工人中也渐有养鸟的了。

……

鸟为什么要‌‌”遛‌‌“?i 5 ] E B P : +不遛不叫。鸟必须习惯于笼养,习T ; W r – 5惯于喧闹扰攘的环境。等到它习惯于与人相处时,它就会尽情鸣叫。这样的一段驯化,术语叫做‌‌”压‌‌“。一只生鸟,至少得‌‌”压‌‌“一年。

让鸟学叫,最直接的办法是听别的鸟叫,因此养鸟的人经常聚会在一起,把他们的鸟揭开罩,挂在相距不远的树上,此起彼歇地赛著叫,这叫做‌‌”会鸟儿` + Y 3 ? L V O w‌‌“。养鸟人不但彼此很熟悉,而且对他们朋友的鸟的叫声也很熟悉。鸟应该向) q Z D o / Q D哪只鸟学叫,这得由鸟主人来决定。一只画眉或百灵,能叫出几种‌‌”玩意‌‌“,除了自己的叫声,能学山喜鹊、大喜鹊、伏天、苇咋子、麻雀打架、公鸡打架、猫叫、狗叫。

《北平的冬天》

梁实秋

作者简介:梁实秋(; * n 0 ) r – _ `1903一1987),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馀杭)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7 i c r % 2 ! 6 E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梁先生一生富有雅趣,散文清隽诙谐,生动雅致,令人称绝。

美文选段: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

我是在北平长大的。北平冬天好冷。过中秋不久,家里就忙著过冬的准备,作‌‌”冬防‌‌“。阴历十月初一z l p : 7屋里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点。摇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骆驼驮著一袋袋的煤末子到家门口,煤黑? % ,子把煤末子背进门,倒& k D o l Y D F =在东院里,堆成好高的一大堆。然后等著大晴天,三五个煤黑子带著筛子、耙子、铲子、两N M x e爪钩子就来了,头上包块布,腰间褡布上插一根短粗的旱烟袋。煤黑子摇煤球的那一套手艺真不含糊。煤u C 9 f 8 4末子摊在地上,中间做个坑,好倒水,再加预先备好的黄土,两个大汉就搅拌起来。搅拌好了就把烂泥一般的煤末子6 V ? V $ Y 2 O平铺在空地上,做成一大块蛋糕似的,用铲子拍得平平的,光溜溜的,约一丈见方。这时节煤黑子已经满身大汗,脸上一条条黑汗水淌了下来,该坐下休息抽烟了2 Z ] / @ C A u `。休息毕,煤末子稍稍干凝,便用铲子在) G x c E上面横切竖切i e q I K h,切成小方块,像厨师切菜切萝卜一般手法伶俐。然后坐下来,地上倒扣一个小花盆,把筛子放在花盆上,另一人把切成方块的煤末Q f m子铲进筛子,便开始摇了,就像摇元宵一e F ? ` – 4 S样,慢慢的把方块摇成煤球。然后摊在地上晒。一筛一筛的摇,一筛一筛的晒。好辛苦的工作,孩子在一边看,觉得好有趣。

万一天色变,雨欲来,煤黑子还得赶来收拾,归拢归拢,盖上点什么,否则煤被雨水冲走,前功尽弃了。这一切他都乐为之,多开发一点酒钱便可。等到完全晒干,他还要再来收煤,才q v ] s算完满,明年再见。

煤黑子实在很苦,好象大家并不寄予多少同情。从日出做到日落,疲乏的回家途中,遇见几个顽皮的野孩子,还不免听到孩子们唱著歌谣嘲笑他:

煤黑子,

打算盘,

你妈洗脚我看见!

我那时候年纪小,好久好久都没有能明白为j | d ; e什么洗脚不可以令人看见。

煤球儿是为厨房大灶和各处小白炉子用的,就是再穷苦不过的人家也不能不预先储备。有‌‌”洋炉子‌‌“的人家当然要储备的还有大块的红煤白煤,那 I u b 7也是要砸碎了才能用,也需一番劳力的。南方来的朋友们看到北平家家户户忙‌‌”冬防‌”,觉得j 3 k Y k % n T 5奇怪,他不知道北平冬天的厉害。

本文来自文学城几曾回首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