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没收手机 孩子跳楼:不是他不珍惜生命 而是他一直离死亡就很近(图集)

父亲事业有成,可是经历太多的苦,也看到太多人过著辛苦的生活,他爱孩子,害怕孩子将来会过得不好。

在他看来,如果孩子将来要过得好,就必须要有好的成绩,所以他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甚至不允许孩子有半点懈怠。

孩子似乎有一点手机上瘾,一直抱著手机玩。父亲怒其不争,夺过手机,没想到孩子情绪激动无法休止,竟纵身一跃,跳下楼。

幸亏只是二楼,没有生命危险,但也摔伤了腿,粉碎性骨折。休学养伤,当再要去学校,莫名的烦躁紧张,不适应。

当医生诊断孩子是重度抑郁症时,父亲也才意识到原来一直对孩子太苛刻,非打即骂。

父亲意识到自己犯的错,对待孩子开始宽容、退让,可是孩子却变得暴躁易怒。

1.打骂,是毁灭性的破坏力,是关于死亡的深刻体验。

在孩子的教育中,可能十次鼓励和陪伴,也未必能修复一次暴力体罚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更何况父亲是非打即骂的粗暴教育方式。

毁灭是关于死亡。对孩子来说,频繁的被打被骂,是极其深刻的关于死亡恐惧的体验。

频繁的打骂,孩子要么对抗,要么承受

其实对抗都还好,意味著至少孩子是有力量的。

如果过多的打骂,孩子已经感觉到麻木,那是本能想要活下去的而发展出的防御。把痛苦掩藏和深埋,不痛苦,所以就无所谓打骂了。

这样的孩子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抑郁质很严重,死寂沉沉的。不对抗,但也没有活力。

而且,掩藏和深埋,也不意味痛苦和伤害不起作用,它们也会一直积累,直到爆发,所以这不是健康的方式。

如果一味承受,而又情感丰富,意味著每一次被打被骂,都是委屈,都是恐惧,都是关于死亡的深刻体验。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孩子就属于这一类。每一次被打都是深深的恐惧和委屈,希望被认可,被理解。

然而家里却又没有可信赖的人。母亲是懦弱无力的,如果母亲知道他的委屈、恐惧、犯错,母亲不是支持他,反而会跟父亲告状。

所以,孩子找不到一个情绪的出口,找不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通道。

玩手机,或许能体验到放松、快乐、成就、认可,是一条走出死亡的通道,是情绪的出口,甚至是活下去的念想和希望。

所以,被没收手机,孩子就跳楼,不是他不珍惜生命,而是他一直离死亡就很近!

被没收手机 孩子跳楼:不是他不珍惜生命 而是他一直离死亡就很近(图集)

被没收手机 孩子跳楼:不是他不珍惜生命 而是他一直离死亡就很近(图集)

2.打骂,是一种否定,也是一种要求,是一种行为强化。做不好会挨打,也会驱动孩子去追求好的结果,让孩子内化形成自我高要求的人格。

孩子说,自己最满意的就是十岁的自己,因为那时候成绩还可以。

现在在学校不适应,是因为自己觉得没有价值感,同学都已经初三了,自己还在初一,这是自己无法接受的。

另外,在学校的烦躁感,又会连接起以前在学校表现不好会被揍的担忧感。

所以在学校很不适应。

说到行为强化,虽然打骂也可以驱动孩子去追求好的结果,但是打骂更多会带来对抗、距离和伤害。教育还是要选择健康的方式。

当然合适的惩罚是可以的。也不是说打骂完全不可以,一定要明白每次教育的目的和程度,安慰和沟通受伤的情绪。这点改天说。

被没收手机 孩子跳楼:不是他不珍惜生命 而是他一直离死亡就很近(图集)

3.粗暴的打骂,让孩子体验到的毁灭性,无论是对自我还是对别人,都很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一是,因为这就是跟父母习得的方式。

二是,体验到的是毁灭,产生的行为就是毁灭。

当为人父母以后,当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不满时,很容易连接起自己小时候被对待的痛苦体验,会变得暴躁,甚至在孩子身上发泄那些积累已久的毁灭性报复。

而奶奶对父亲,也是非打即骂的养育方式。

所以父亲既深陷被打被骂的毁灭性痛苦,也传递著报复性的破坏力。

父亲情绪很敏感,没有安全感,很容易把问题想得糟糕,陷入死亡的灰暗,产生冲动暴躁,产生不可控的行为。

所以父亲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孩子的母亲,都是非常急躁的,甚至粗暴的。母亲毕竟是成年人,可能不会动手,但对孩子就会肆无忌惮。

所以在这里可以明白两点,

一是,母亲之所以每次跟父亲告状,也是因为怕被父亲责骂,在规避自己的责任。

二是,父亲的急躁甚至暴躁,并不是针对孩子,对每个人都这样。

理清这两点,是为了治疗做准备。

被没收手机 孩子跳楼:不是他不珍惜生命 而是他一直离死亡就很近(图集)

4.关于治疗。

一、给孩子催眠治疗中,分离人格,梳理情绪建立力量

他回到小时候,看到小时候的自己,那个小男孩,难过无力,蜷缩在那里。

鼓励他告诉那个小男孩:可以哭泣,可以流泪,不需要阻止情绪,他知道小男孩的委屈,陪陪小男孩。

当他告诉小男孩可以哭泣时,小男孩愣了一下,因为小男孩一直很压抑,仿佛是教育告诉他:有什么可哭的,觉得自己不应该哭泣。

当听到他说可以哭泣,小男孩感觉到被理解,被支持,小男孩开始哭得越来越大声,却感觉越来越轻松。

他一直陪著小男孩,小男孩慢慢停止抽泣,心情好了很多,变得有力,变得开心。看到小男孩开心,他也感觉很开心。

二、分开与父亲的界限,父亲并不针对他。

对于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他们会觉得父母是针对他,因为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他们没有价值感,自卑,无法自我认同。

梳理父亲的成长经历,不是为了让孩子理解和原谅,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父亲的某些症状式的行为,不是因为他的原因,而是父亲自己内在问题的投射。

当孩子明白,父亲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否定自己,就可以剥离曾经承受的否定和焦虑。当然达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孩子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力量,就像上面建立的力量。

三、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建立自我认同。

催眠治疗中,他看著爸爸,表达他的委屈,也对爸爸说:爸爸,其实我一直希望得到你的认可。

爸爸没有发怒,好像也没有明显的回馈,但他能感觉到跟爸爸更亲近了。

因为他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表达可以让他变得有力。

另外,他自己本身已经有一定的力量了,并且已经领悟到,爸爸的某些症状式的表现是因为爸爸自己内心的问题或需要,不是针对他,所以爸爸没有反馈在情理之中,他已经明白爸爸不懂表达,但能感觉到彼此内心更亲近了。

而且,他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味著已经开始脱离爸爸症状式的控制。

在现实中,跟父亲沟通,给父亲建议,父亲的某些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孩子跟父亲表达时,得到的反馈也不一样了。

治疗结束,孩子感觉轻松有力了,父亲反馈孩子的情绪好了很多。

被没收手机 孩子跳楼:不是他不珍惜生命 而是他一直离死亡就很近(图集)

5.有人会说,自己小时候也被打呀,也没出问题呀!

每次被打,你自己的体验是怎样,你是深刻感受到的。

你觉得自己没出问题,那要庆幸你是有力量的,你要庆幸你脱离了施暴者,你要庆幸你的某些无意识力量带你走出了结,就像被打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也是可以治疗好起来一样。

当然,你也可能有症状,而不自知。

更重要的是,梳理问题,你和孩子都可以变得健康和有力量。

本文来自成都漫心自然心理催眠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3月9日 下午9:30
下一篇 2021年3月9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