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保健食谱

提起男性食补,威风凛凛的虾将军实在不可忽视。中医养生以为,虾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功能。现代营养学家一致以为,虾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微量元素(磷、锌、钙、铁等)和胺基酸含量甚多,还含有荷尔蒙,有助于补肾壮阳。在西方,也有人用白兰地酒浸虾以壮阳,鉴于此,便不难知道为什么扶阳不可缺乏虾了。

古代房事保健助性食谱

1、罗汉大虾

主料:对虾12个,鱼泥60克,鸡蛋清1只,玉米粉15豆。

制作:将对虾除去头、皮和肠,留下尾巴,片开,剁断虾筋,挤干水分,略撒味精。依次蘸上玉米粉、鸡蛋清和面包渣。将鱼泥用鸡蛋清、玉米粉、精盐、味精和熟猪油拌成糊状,抹在对虾上。将对虾用温油炸熟,剁成两段,盛入盘内。当菜食用。

功用:功能补肾兴阳,强筋健骨。用治肾阳虚衰,性欲减退,阳萎,早泄和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及骨质疏松症。

2、米酒炒海虾

主料:鲜诲虾400克,米酒250克。

制作:将海虾洗净,去壳,放入米酒中,浸泡10分钟。将锅烧热,注入菜油,烧沸,放入葱丁爆锅,然后投入海虾,酌加适量精盐、生姜,连续翻炒至熟即成。当菜食用。

功用:功能补肾兴阳,强筋健骨。用洽肾阳虚弱,阳萎不举,举而不坚,滑精,腰痛。

3、金鱼大虾

主料:大虾6个,鸡脯肉75克,鸡蛋150克。

制作:将大虾去头、留尾,剥去外皮和砂线,用刀从脊背下切,但不切断,翻开成琵琶形状,然后轻轻划以十子刀,酌涂精盐、料酒、味精,腌10分钟左右。将鸡脯肉剁成肉泥,加上鸡蛋清和适量精盐、姜末、花生油(先热至90C,凉后再用),反复搅控均匀,成为糊状。将腌好的大虾粘上面粉,再将搅拌好的鸡泥抹在虾肉上,捏成金鱼形状,上笼蒸10分钟取出。取少量鸡汤煮沸,酌加味精、精盐和料酒,撇去浮沫,加淀粉勾成稀汁,浇在大虾上面,淋些鸡油。取少量黄瓜,切成薄片,放在大虾周围。当莱食用。

功用:功能补肾兴阳,养血健脾。用治肾阳虚弱,血液亏虚,阳萎不举,腰膝酸软,倦怠无力,面色不华,心悸眩晕。

4、烤大虾

主料:对虾500克。

制作:将对虾去须、腿和虾枪,除去砂袋,挑除砂线,切成段。在炒锅中加油,油烧热时,投入虾段和葱段,炒至虾变红色时,加入适量料酒、糖、精盐和清汤。用文火煨烤,烤至汤汁将尽时,酌加少量椒油即可。当菜食用。

功用:功能补肾兴阳,益气开胃。用治肾虚下寒,脾胃虚弱,阳萎不起,早泄、遗精,伙食不思,体虚乏力,面黄肌瘦。

5、龙凤球

主料:虾肉150克,鸡脯肉100克,去皮白面包丁75克。

制作:将虾肉、鸡脯肉去皮、筋后,分别剁成泥,合在一起,酌加适量料酒、精盐、胡椒粉、味精、葱末、姜末和鸡蛋清,再兑入少量用葱末炸过的油,搅拌均匀,揉成一团,用力在盆中反复摔打,使之产生粘性,再做成直径2——3厘米的丸子,滚上面包丁。将丸子放入温油中,先用文火炸6分钟,见涨发后,改用武火略炸,见焦黄则捞出。当菜食用。

功用:功能补肾兴阳,益精养血。用冶肾阳虚弱,性欲减退,阳萎,早泄,小便频数,腰膝酸软,体倦乏力。

人们的印象里,古代很贫穷,吃饭是个大问题。一天吃几顿受经济客观条件的制约,应该是个经济问题。其实,古人一天吃几顿同样是个“政治待遇”问题。历史上古代人是怎么吃饭的,了解下古代人吃饭是什么样的。

汉代礼仪: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平民两餐。所以,即使是有钱人,也得守规矩,吃饭是一种“政治待遇”。

根据甲骨文的有关记载,殷商时期是一日两餐:第一餐,称“大食日”,又称“食日”;第二餐,俗称“小食”。具体情形,到战国时代更清晰一些:战国时代一天也是吃两餐,称为“朝食”和“食”。

揭秘古代保健食谱

古代人的保健食谱

第一餐朝食,时间是在日出以后。古人的这个时间概念,大约在现在的上午九点,这个时间段古人也称之为“食时”。《左传》中的“齐晋鞌之战”,齐侯狂言“余姑剪灭此而朝食”,就是“我灭了你再来吃早饭”的意思,其实挺符合当时的饮食习惯。

第二餐食,也是看太阳来定的,太阳偏西了吃食,时间大约在下午四点左右,这个时间段古人也称之为“时”。《说文》中,“”便解释为“申时食也”。

“朝食”和“食”,又叫“饔”和“飧”。古人的一天,仅有“饔”和“飧”,所以“饔飧”连用,就泛指饭食。《孟子滕文公上》中有“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说的就是当官的一边要治理民事,一边要自己做饭,没有现在这么奢靡,下班之后能直接进酒店。

一直到先秦,古人的基本食制,都保持在一日两餐。《论语》讲“食不时不食”,强调的则是进餐时间,全社会都要遵守,不能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否则就是一种越礼行为。当然,君主或官方的犒赏,则另当别论,也是一种荣誉,或政治待遇。

两餐过渡到三餐,出现在西汉-东汉时期。《汉书淮南厉王传》记载:刘长被废后,有司奏请给他的待遇有“皆日三食”,说明诸侯王的饮食待遇已是三餐了。但民间的饮食,依然是一日两餐。西汉时期朝食前,有吃小点心“寒具”的记载,可以看作是一日两餐向一日三餐的一种过渡。

汉代礼仪: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平民两餐。所以,即使是有钱人,也得守规矩,吃饭是一种“政治待遇”。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既是对淮南王的一种惩罚,也是剥夺淮南王的“政治待遇”。至于平民,那就可想而知了。

揭秘古代保健食谱

到东汉时期,正式形成了三餐制。郑玄《论语乡党》注:“不时不食”的“不时”,为“非朝、夕、日中时”–“朝”、“夕”、“日”的出现,说明东汉已经以朝、日中、夕为吃饭的时间,大体跟现在的一日三餐就餐时间相吻合了。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普遍的一日三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

到了宋代,由于经济的繁荣,老百姓真正过上了一日三餐的日子。陆游诗曰:“疾行逾白步,健饭每三餐。”这个时候,老百姓不仅一天吃三顿,商业意义上的酒店也出现了,家里有钱,可以下馆子,文人聚会也拿酒楼当社交场所。

再后来,随著一日三餐的普及,人们习以为常,便很少有人知道“一日三餐”曾经还是个“政治待遇”!

本文来自天天养生网系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3日 下午11:44
下一篇 2021年3月13日 下午1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