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时代在变,经典不变。

《青梅竹马》,时代在变,经典不变。

关于杨德昌导演我认识的不多,当年他过世时我还小,对于电影也还接触不深,不晓得他的离世带给电影界多大的影响,从未看过他电影的我,只透过上网查找的资料,或者报章杂志的介绍,知道杨德昌导演是80年代台湾新电影浪潮的主浪之一,与其他多位导演,如侯孝贤、柯一正、王童等,在此时期先后推出不少以台湾当时社会风气为题材的电影,与当时的民众紧密贴合著,过于写实的风格在当时极度保守的台湾是股巨浪,甚至有不少部电影被禁演,可无论他们激起多大震荡、多么具有争议性,他们的作品替台湾电影注入新血、发展出更多新可能的功劳不可抹灭,从被视为新浪潮开始的《光阴的故事》开始,有多少部作品影响著后代的我们,即便放到现在,都还是那么样的充满警示意味。

近年台湾有不少作品进行了数位修复,重返大萤幕与观众见面,我在想,这些作品之所以能这样被重视、在台湾电影界地位无法撼动,正是因为它们的不可取代性。若说新浪潮时期的作品充满自然写实风格,那么近代的台湾电影可说较偏向于娱乐性质,多数是以讨好观众为主要目标,没办法说哪种取向比较好,毕竟每个人考量的点不同,是重口碑还是重票房?最大的不同我想就在这里。新浪潮时期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贴近社会大众”,为了真正达到和民众零距离,于是不打明星牌,而是选用星味较淡的演员,甚至是素人演出。例如在这部《青梅竹》里,女主角是在乐坛举足轻重,在影坛却是宛如新人的蔡琴,男主角更选择演戏经验几近为零的侯孝贤导演担纲,其馀演员名气也没那么响亮,当然时间来到现在自然不一样。选择这些人演出,好处便是“自然”二字,没有太多戏剧雕磨演技难免生硬、生涩,可相对没那么匠气、看起来也比较“像现实中的我们”,那样的充满真实感。

《青梅竹马》,时代在变,经典不变。
《青梅竹马》透过男主角阿隆以及女主角阿贞两个人对未来、对现况、对彼此的期待、处事价值观的差异与磨合,去反映著当时代社会的现况,阿隆所代表的,是故步自封不愿前进,只顾著怀念并沉浸在过去所拥有的辉煌美好时期的旧时代的人;阿贞则是一脚踏向前,成为中兴产业的一员之一,清楚明白要适应时代变迁才是生存的唯一法则,勇于挑战新事物的新时代的人。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相爱著,却无法跨越之间那条名为隔阂的线,在不愿前进与不想后退间来回拉扯,久而久了,阿隆与阿贞渐渐疏远了,过去总在谈的结婚移民去美国的愿景一点一滴的崩解,当他们在爱情里载浮载沉时,同时也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进退两难。

阿隆沉迷在过去里迷失未来,阿贞不想错失爱情于是紧拉不放,却没想到让自己前进的脚步渐趋缓,到了中后段连她也开始迷惘了,她苦心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她想与阿隆并肩前行的想法是明显的,但无奈从对方身上感受不到,阿隆甚至对她隐瞒著对旧爱阿娟的思念,当故事走到最后,阿贞在伤心过后再度站稳脚步,与前上司梅小姐重新接上线;阿隆则在颓靡放纵后,在这浪潮里失速然后命殒。

《青梅竹马》,时代在变,经典不变。
《青梅竹马》从简单的爱情故事,向外延伸了不少值得探讨的议题,对家庭、对事业以及最重要的,对这社会变迁的包容与适应,如同电影的新浪潮,这个社会乃至世界自然也有它的新一波浪潮来袭,杨德昌导演可说是轻松的将80年代的台湾景况纳入电影中,《青梅竹马》当然无法代表整个台湾历史,但某种意义上看来,它确实完整地将一个年代的台湾保留住了。对现在的我们而言是受用的,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也许太过前卫,或者说是“赤裸、真实到无法被全然接受”。于是1985年《青梅竹马》上映时,短短4天便因票房不佳被迫下档,国外与国内的反应相当两极,因是旁观者与当局者的角度问题,国际认可杨德昌,国内却无法接受,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间接说明了在当时,像阿隆这样的人应当是比如阿贞那般的人还要多上许多的。

时过境迁,杨德昌导演过世了10年,《青梅竹马》上映距今32年,现在看来仍是那样与我们密切相关,网路的迅速窜起推使著我们迎向另一个新时代,不就像当年中兴产业的出现一样吗?我们都是阿隆与阿贞,在变迁里游走,或反对或接受,或被淘汰或者成功适应,每天每天都在不同地方上演著,1985年我还没出生,2017年的现在我却看著《青梅竹马》里的现象在思考,这是许多电影无法做到的。既然真爱经的起考验,那么经典自然也可以,《青梅竹马》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负责任电影文】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6日 下午9:15
下一篇 2020年3月6日 下午9: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