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判决》有多少判断是根据假设?

《悬案判决》有多少判断是根据假设?

悬案判决》可以说是张力很强的法庭电影,请注意,它是法庭电影,主角都不是办案人员,所以这不是去查案件的那种电影,重点在于手边有的证据怎么拿来使用、怎么呈现可以说服陪审团的论点等等。

此外,《悬案判决》是真实事件改编,保有相当的真实感,也请不要期待成峰回路转,骗来骗去最后大转折的那种烧脑神片。

《悬案判决》有多少判断是根据假设?

它的好看,反而是在讨论很实际的状况,当一件轰动社会的事件发生时,耸动的新闻标题跟大众先入为主的观点,是否已经先判定了被告有没有罪?检警是否也有预设立场在办案?但有没有其他可能是我们根本没有去思考的?当还有其他可能存在时,我们能够理直气壮说“一定”是怎样吗?

在这来来回回不断上法庭的过程,我们观众可能也会从先入为主认定谁是坏蛋,渐渐开始了解,很多事情只是假设,但这些假设的影响却很大。不是说不能假设,有时侦办还是得从假设开始,重要的是不能只认定就是假设的这样,还是要考量其他可能的空间。

《悬案判决》有多少判断是根据假设?

且,我们能够得到的资讯都是片面的,每个人的说词也不见得百分之百正确,或者是说,每个人有自己的角度跟厉害关系,他们说出来的资讯有没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或是选择性提供部分资讯?因为不可能知道全貌,判断多少都会有错误的机率,司法把预设的判断设定在无辜,就很必要,或许会因为证据不足放走罪人,但至少减少清白的人被判刑的机会,只能取舍。

如果对这样的探讨有兴趣,《悬案判决》就很适合。片中的案件并不是多复杂的案件,就是有位女子失踪了,小三(小王)认为是丈夫下手杀人,于是找很多证人来说丈夫跟失踪时间的可疑之处,大概就是许多证人的证词跟一些通联记录,难是难在证据不够,所以每个人的说法都有可能。

这并不是什么高级预谋犯罪,但这就是真实世界常常遇到的状况,《悬案判决》带我们更全面一点去体会这整个过程中有多少的主观和假设,有趣的不在“解谜”,而是探讨一个不算复杂的状况背后有多少因素会影响判断。

《悬案判决》有多少判断是根据假设?

上述的这些,《悬案判决》用一位虚构的女主角来串连,女主角本身也有自己的故事(她和儿子的关系、她的工作、和她想要追求正义的努力之间,因为她的时间有限,所以是有所冲突的),只是这个部分并没有特别让我感受到什么想要传达的,也不是那么能够理解女主角的心境和目的。比较大的功能是她拼命协助律师找到上法庭时可以用的素材,而这些压力增加了和时间赛跑的紧张感。重点还是会放在法庭上,大家事后对于十年前案件的说词和对质。女主角的故事线,似乎戏剧性调味的成份比较高(当然,这也是我个人感觉)。

总的来说,《悬案判决》和我预期的破案电影不同,但它在法庭内外探讨的东西还蛮有意思,且不会因为没有重大转折之类的刺激就冷场,在步调和注意力的掌控上算是很成功,手法很不错,主要就是看观众对题材有没有兴趣了。

作者:火行者
【火行者的电影部落格】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9日 下午7:18
下一篇 2020年3月9日 下午7: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