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烟硝的爱情》观后感:你我的爱情如冷战

《没有烟硝的爱情》观后感:你我的爱情如冷战

《没有烟硝的爱情》(Cold War)是2018年坎城最佳导演奖作品,导演是波兰籍的帕威帕利科斯基(Pawel Pawlikowski),在奥斯卡英语电影表现较弱的今年,这部非英语的电影也抢下3项提名,包含最佳导演、最佳摄影与最佳外语片。

《没有烟硝的爱情》观后感:你我的爱情如冷战
导演帕威帕利科斯基2015年以黑白电影《依达的抉择》擒下奥斯卡最佳外语,《依达的抉择》描述在二战后60年代波兰的年轻女性追寻身世与意义,领悟虚空与失落后回到隐世修道院的故事;他接下来的作品也以黑白画面和同样银幕比例拍摄《没有烟硝的爱情》,背景则在50年代,强调铁幕升起,西方世界与苏联东欧筑起意识型态的战争,资本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两方截然不同思想挑起冷战对立时期。电影以二战后波兰社会主义兴起,受过精英教育的音乐家男主角维特,与其他艺术家受政府指示,到乡间搜集传统民谣歌曲,计画招募乡村中拥有音乐实力与天赋的歌手、舞者组成民谣乐团,四处表演,成为政府意识型态的宣传工具之一。电影女主角苏拉是被招募的众多歌手,与个性、背景和价值皆不同的维特两人相互吸引,音乐使相异的两人找到了心灵交会,在巡回演出过程,爱情萌芽滋长。当维特决定私奔,企图逃离波兰共产社会的不自由,苏拉却觉得留在波兰已是最好的发展,两人的价值想法对未来充满歧异,也就促使了两人之后不断分分合合十多年,从波兰共产主义遁入资本主义巴黎,最后又回到波兰,始终找寻不到两人共同的容身之处,最后踏上末路的爱情故事。

《没有烟硝的爱情》观后感:你我的爱情如冷战
帕威帕利科斯基承袭前部作品《依达的抉择》的故事结构与手法,将《没有烟硝的爱情》中的时代与人物再次做出完美的融合,时代与角色任一方都能与另一方互文,彼此相互辉映。在《没有烟硝的爱情》中西方与苏联的冷战,也仿佛对照著维特与苏拉爱情的分合拉扯,同时在他们磨合的生活中,也再次看到了那个二战后的波兰在铁幕另一端的历史片段。帕威帕利科斯基将时代与人物塑造为电影基本的骨干,再让真实历史的脉络转为隐形的血肉,支撑出作品的深度。而《没有烟硝的爱情》较特别地在男女主角分分合合历程中,分开时期的部分仅以黑幕快速表示,让两人的分开、他们分隔两地的时光,在全片成了转瞬的转场。两人的分别仅是他们爱情故事里的小小转场。

在音乐方面,《没有烟硝的爱情》更比《依达的抉择》强烈,也更富有情感变化,以〈两颗心〉(Dwa serduszka)的歌曲贯穿,有民谣版本、献给共产主义史达林的版本、巴黎香颂版本,体现不同时期的心境对比。

如果《依达的抉择》讲述了人生在世的空虚失落,《没有烟硝的爱情》则专注的歌颂了战后纯粹的爱情。维特与苏拉历经挣扎抵抗后的中年憔悴,他们剩下的唯有彼此的关系与信赖,维特与苏拉因为爱情,无论在共产主义或是资本主义的国家,都相继失去了他们身上重要的东西,失去弹琴的手指、失去自由尊严与希望,他们的末路是到教堂中许下誓言做出最后的选择,而电影对白“那一边风景更美”,画龙点睛地让爱情在结尾处彰显价值并达到昇华,超然了一切,导演的字卡“献给我的父母”也将导演父母真实的爱情完满地推向了最高处。和《乐来越爱你》为了追寻各自的梦想而不知不觉间遗失了爱情相比,《没有烟硝的爱情》则是更为爱情牺牲了彼此的梦想。令人莞尔的是,苏拉愿意为了维特做任何的牺牲,但是在那句歌词“钟摆杀了时间”的比喻上却不得其解,似乎也一再暗示苏拉是更实际的人,而不是将爱情放在艺术审美的层次而已。

《没有烟硝的爱情》观后感:你我的爱情如冷战
另一个更有趣的是,《没有烟硝的爱情》片商选在情人节在台湾上映,依此片描绘的写实,大概正沐浴在幸福泡泡的情侣难以体会,反而是正在争吵不休的情侣颇适合欣赏,处于撞墙期的伴侣恰恰能感受到导演真正想传达的爱情故事,领略个中滋味。

作者:Angela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18
下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