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这次要介绍的《震撼真相》改编自真实故事,电影讲述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过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希(小布希)宣布进军伊拉克并拔除海珊政权,正当其他华盛顿首府记者同仇敌忾、忙于报导总统发言之时,独立媒体记者强纳森(伍迪哈里逊 饰)和华伦(詹姆斯马斯登 饰)则希望透过深入决策核心,更进一步揭发宣战背后的动机与意义。

奋力挖掘不为人知真相的两位热血记者,联合报社老板约翰(罗勃雷纳 饰)及资深战地记者盖洛威(*汤米李琼斯 饰),不畏来自政府当局与社会舆论的庞大压力,进而揭发美国政府滥用权力,导致史上最耗时耗资的战役真相,而历任总统为巩固政权打击异己,无限上纲地运用政府资源与情报管道的真相也呼之欲出,全民流血牺牲投入战争的背后,竟只倚赖著一连串的谎言与伪造情报。

然而经历如此震撼风暴洗礼的记者们,也终将理解“挖掘真相”与“读者回响”不成正比的遥远距离,特别是在鼓动战争与仇恨的主流声量,已经淹没任何异议与质疑的非常年代…。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在进入这次文章的主题《震撼真相》这部电影之前,我想先分享我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所想到的一件事情-最近想向被自己咬伤的女警送花致歉却遭拒之门外,在警察局门口爆哭的屏东县议员蒋月惠(*)。一个是在美国权力核心中牵连甚广的政治风暴,一个是台湾三不五时就会上演一次的政坛小插曲,这两件事看似天南地北,那为什么我会把他们联想在一起呢?我想是因为网路上常常嘲讽说媒体都是新闻制造业,政治人物都是说一套做一套,选上以后立刻变成另一个人。但看完《震撼真相》,看到蒋月惠议员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同的事迹背后其实传递著一份共同的感动-即使整个圈子、整个世界再黑暗再糟糕,还是有人愿意为了心中相信是对的事情,用尽一切方法坚忍不拔的奋战到底。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接下来正式进入到电影的部分,由于《震撼真相》的创作缘起就是希望能透过电影中这群新闻英雄在一个政府决策层倾尽所有资源试图洗脑民众,同时大部分主流媒体也都甘于沦为政府应声虫,沆瀣一气地传达错误资讯的黑暗时刻,即使没什么人相信他们写的“真相”,甚至被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即使在反对出兵伊拉克一事上看似大势已去,为了让民众知道决策背后的不合理黑幕,为了捍卫媒体人最引以为傲的新闻自由,面对因此而来在事业、家庭和爱情上的种种打击,他们还是绝不低头,一定要追根究柢、查明真相。

《震撼真相》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当然是希望能让观众认知到政府的决策常常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野心和私利,因此有时是建立在扭曲的真实或全然的谎言之上,但借由这四位新闻英雄和同行、和满口谎话的政府官员的对比,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重要意义。他们的事迹绝不只是重申媒体使命,唤醒新闻人当初入行时希望能揭露真相的初衷那么简单而已,这份初衷可以被类推到政治人物、公务人员或是任何人身上,在推动并捏造证据支持出兵伊拉克时,他们还记得当初从政、当初投身公职是为了什么吗?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大家应该都知道美国后来确实对伊拉克出兵,最后也成功地将“拥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海珊政权拉下台,同时由于《震撼真相》的电影使命就是希望能让观众知道真相,因此电影在剧情的编排上并没有营造出一些背离事实的耸动高潮,而是在记者们努力挖掘真相的过程中穿插许多政府官员谎说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煞有其事的历史镜头(特别是国防部长伦斯斐回应伊拉克有无核武时媲美哲学家的“不知之不知”*),以平稳地类纪绿片手法还原当时小布希政府如何潜移默化地洗脑民众,掩盖真相。

然而虽然我说《震撼真相》的叙事平稳,这个平稳却完全不等于无聊,在电影中这群新闻英雄为了取得政府在隐瞒什么的证据,他们不行像同业《费城谘询报》一样照抄政府说什么就信什么的《纽约时报》,也不行像台湾的媒体业一样上爆料公社随便抄一抄,他们必须不断地打电话或是亲自拜访自己的线人,尽可能地在对谈中取得对方不具名的暗示和默认,也因此即使整部电影的片长只有不长的92分钟,剧本中所蕴含的台词量却极其惊人,每一个潜藏在字句里头的隐密指涉和意思表示都非常值得去反复咀嚼和细细品味。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而除了几乎快要让人喘不过气的大量台词之外,《震撼真相》中另一个让人觉得相当玩味的地方是真相核心内外大相迳庭的气氛变化。在最核心的决策者之外,我把奈德里特报业以及知情人士归类为接近真相的一群,一般老百姓则是被洗脑的另一大群,当整个社会舆论越来越倾向支持和伊拉克开战时,这群接近真相,本来守口如瓶的人之中却有越来越多人决定不再闷不吭声,愿意冒上风险爆料决策黑幕,特别是那位伍迪哈里逊的男性魅力怎么样都迷不倒的女士,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他们为的不就是让自己的良心过得去。这些知情人士不安躁动的现象,再加上历史镜头中那位反战议员慷慨陈词时,背景放著的却是司仪唱著一票又一票支持开战的赞成票的唱票声,《震撼真相》的故事结构或许平稳,整部电影的情绪张力和冲击力道其实非常强烈,因为知道了这些政府高层为了战争利益草菅人命、蒙骗大众的行为有多么可恶,才会更希望能在字句之间找出关键证词,让真相能被揭发,天理终得昭彰。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由于《震撼真相》的叙事重点大都放在这群新闻英雄为了真相誓言和政府周旋到底的奋斗过程之上,因此除了政府和其他媒体所散布的不实消息之外,我们其实不太能从电影中看到当时的舆情究竟为何,这时就不得不佩服电影中配角的设计。从东西掉满地的邂逅到交流伊斯兰历史的主题式约会,从退订纽约时报那个说谎的东西到夫妻间的睡前调情,洁西卡贝儿和蜜拉乔娃维琪这两位女性配角乍看之下或许有点像是伍迪哈里逊与詹姆斯马斯登在工作的时候大力展现的幼稚一样,就如同比赛谁的报导好,谁得到的资讯有用,这两位记者的另一半确实调和了电影的凝重气氛,但他们更分别反映了知与不知的两群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当蜜拉乔娃维琪惊觉强纳森完全没有一点可能被监控的危机意识时,她当下歇斯底里的崩溃反应以及隔天两位记者收到的恐吓信其实就是那些知情人士在一开始为什么不愿意爆料的原因;而在洁西卡贝儿的家庭聚会中,当她的父执辈指著华伦和强纳森的鼻子口口声声宣称只要不向伊拉克开战,核武危机就会迫在眉睫时,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具体而微反应出的是美国人民早被煽动到最高点的爱国情绪。单单借由屈指可数的几个角色,《震撼真相》却已经完整地勾勒出了在出兵前夕最真实的美国舆情。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而电影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却几乎和主角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物,片头坐著轮椅登场的黑人男孩Green,以他出席战后听证会的一幕开镜,我必须说《震撼真相》的镜框式手法实在用得漂亮。和主角们试图揭露真相的时间线平行,Green作为一个主流媒体的受众,他从震惊,到因为爱国于是从军,最后负伤而回,电影并没有将最后一幕切回法院,毕竟不会有人承认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送别人家的孩子去赴险的私利骗局。《震撼真相》用素昧平生的Green一家与记者们恰巧同时在越战纪念碑前记取战争残酷无情的教训作结,并呼应著Green在片头用数字整理思绪,道出这场战争所造成的大量死伤的桥段,无声却剧力万钧地在最后打上“0-至今尚未发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字卡。

反正要去冒生命危险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是那些被煽动,傻傻地签下志愿役的无知大众,明明可以一起推波助澜,赢得立刻有感的销售量与影响力,明明可以闷不吭声,既不用担心生命安全还有可能仕途更顺,然而在团团的谎言之中,这些新闻英雄,这些爆料者还是决定说出真相,我想我找到了原因:

如果有一个世界混浊得不像话,我会疯狂地爱上。

说出真相、做对的事不只是为了捍卫新闻自由,为了让民众能做出对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他们真的很爱很爱这个世界,也由衷地希望它变得更好、更好。

《震撼真相》震撼的真相,震撼人心的信念

*乔盖洛威(Joe Galloway),为一名越战时期的战地记者,在战后和美国陆军三星中将穆哈尔合著有回忆录《越战忠魂》,本书后来改编成电影《勇士们》(We Were Soldiers)。

*蒋月惠议员为罗腾园残障协会的理事长,当初因为想到选举或许能得到补助款协助协会运转,于是以无党籍的身分参加屏东县议员的选举。经历过四次选举终于当选议员后,她除了捐出大部份的薪水以外,也依然持续在屏东市街头拉琴卖艺、义卖商品来筹措经费照顾弱势。

*伦斯斐当时答复的原文为:据我们所知,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我们也知道,有 “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说,有些事,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不知道。但是,同样存在“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作者:柏C
【柏C的电影杂记】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