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如何面对残酷现实?—《处女之泉》

有信仰的人如何面对残酷现实?—《处女之泉》

我在此次柏格曼影展看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是1960年上映、为柏格曼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处女之泉》。

电影开始前就表明整个故事是由瑞典传统民谣改编。我不晓得原来的民谣是怎样,但电影给人“十分可怕”的感觉。

一个半小时(89分钟)的时间算不上长,故事也没搞得太复杂,但每一个角色、每一幕都令人难忘。

脑中浮现的第一个问号是:1960年的欧美对“罪恶”与“复仇”的主题,有怎样的想法呢?《处女之泉》如此直接、明确地把它演出来,当时的观众有什么感受呢?我实在是难以猜想。

有信仰的人如何面对残酷现实?—《处女之泉》
这电影里的“罪恶和复仇”对半世纪之后的观众来说,可能已经算不上是太尖锐,但透过画面表现出的角色内心世界,柏格曼似乎透过故事提出了人类问了千年的问题:有信仰的人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

这里的“信仰”不单是基督教信仰,而更多是人心深处的信念。故事主角农场的男主人与女主人固然是基督教,但他们相信的方式和行动却不一样,受到现实冲击产生的反应,也大不相同。现实是他们的女儿去教堂送蜡烛的路上遭遇极大的不幸,他们要如何去诠释和面对呢?复了仇就平安了吗?找到女儿的身体,就平安了吗?在女儿遭难的地方建立教会就平安了吗?我想不会的。这只是对信仰疑问的开端,就像移开女儿身体之后流出的泉水一般,现实的困境总是逼著人反复审思自己的信仰(即便是作为对照组的是他们的养女,在事发之后展现出不同于男女主人不同的心理状态,但她仍对于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作出反省)。

表面上柏格曼拍的是瑞典民谣,但我想无论柏格曼自己或他的欧美观众,必然会想到圣经的《约伯记》,想到约伯的命运,也就是真想要问上帝:为什么苦难会临到我和我家?

有信仰的人如何面对残酷现实?—《处女之泉》
问题毕竟是千古以来的问题,永远也不会有正确答案,我们有感受是因为我们懂。虽然表现方式不同,问题从来没有消失过。这大概也是这部电影可以跨越时代,仍令今日的我们受撼动的原因。

(提外话是:看完《第七封印》和《处女之泉》两片,认真觉得柏格曼若是去拍恐怖片,必定也是成为恐怖片大师…因为他不拍恐怖片就比恐怖片还要恐怖了)

作者:盲羊
【这里是我的乐园】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7:47
下一篇 2020年3月7日 下午7: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