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心乐章》观后感:艺术性不高,仍有鼓动人心的张力

《梦想心乐章》观后感:艺术性不高,仍有鼓动人心的张力

〈I Can Only Imagine〉由怜悯我乐团(MercyMe)在2000年推出,它带有希望的讯息及当中关于基督教福音的描述,感动当时美国各地的许多人,不只在福音音乐界畅销,也在流行音乐界广传,成为美国电台史上最热播的福音歌曲,缔造惊人销售成绩拿下超过120张白金和金唱片记录。而导演兼制片厄文兄弟被〈I Can Only Imagine〉创作背后的故事吸引,过去曾执导《十月宝贝》(October Baby)与《橄榄球传奇》(Woodlawn),这些电影都涉及基督教的主题,例如《十月宝贝》直面堕胎的话题,《橄榄球传奇》还原美国种族隔离时期,一位教练因其信仰团结白人与非裔球员成为一支球队。

厄文兄弟的电影在视觉语言上的技巧和思辩显然不会受到影评偏好,他们的电影内容太趋向单一目的(但这种目的假如正符合好莱坞潮流,评价高低又另当别论),主题单一简单明确、传达正向而具备希望,并且这些故事讯息与基督教的思想息息相关。或许因为厄文兄弟就是基督徒,他们拍摄的电影类型清一色偏向福音电影,每每艺术性不高,但不少观众还是能被他们简略的电影语言感动,可以说厄文兄弟很擅长的一点,是挖掘本质上具备张力、打动人心,感染力极强的直白故事。

《梦想心乐章》观后感:艺术性不高,仍有鼓动人心的张力
在电影《梦想心乐章》中,热门歌曲〈I Can Only Imagine〉由怜悯我乐团(MercyMe)中的主唱巴特(Bart Millard)作曲作词。巴特创作的动机来自他看见父亲的重大转变,一个时不时动用暴力、辱骂的严父,在生命即将走入尾声时,与他奇迹般和解,也获得他打从心底的原谅。

导演厄文兄弟显然清楚知道这个故事该怎么说,电影顾及音乐传记的篇幅,但重点更摆放在看似不可能化为可能的事上:积怨已久的家人相互和解与饶恕,因为人们知道生活最密切的家人,往往最难相处、改变。导演花了很长的篇幅平铺直述地铺陈主角巴特的童年及成长背景,包含他幼年生活在父亲动辄发怒、怒骂和殴打的阴影下,他如何接触夏令营开始习惯撰写日志,他在那里怎么潜移默化接触基督教,以及母亲如何决定离开这个家到他如何发现歌唱天赋,直至离乡追逐歌星梦。然而,铺陈上的节奏实在过于不及不徐,加上影像呈现选择保守,虽然在色彩表现精心设计,但过程没有任何惊喜或创意,难免在电影后半进入父子和解时,让人觉得电影前半段铺陈太久,有些冗长。

不过平衡略显单一的影像调度,是巴特戏剧性的经历。巴特的故事有家暴、父母离异和父子不和,是具有沉重及情感的通俗,而《梦想心乐章》多半令观众能感同身受的,是导演与演员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杰麦可芬利(J. Michael Finley)拍出了几幕刻意联结人们生活中的场景,人们因为看见类似的影像,召唤出熟悉的情感。看见同样有著伤痛的生命得到安慰与彼此的原谅,进而产生希望,甚至幸福的感觉。而厄文兄弟也如以往的福音电影架构,让上帝坐在无形的位置,成为叙说这样的电影中最有力和掌控所有的中心存在。

《梦想心乐章》观后感:艺术性不高,仍有鼓动人心的张力
演员部分也赖于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富有感染力的演技,他将父亲的阴鸷、腼腆的反差有力诠释。饰演主角巴特的杰麦可芬利献唱的声音除了让电影中的人印象深刻,相信也让不少观众也有点流连忘返。杰麦可芬利是百老汇演员,知名演出是作为《悲惨世界》尚万强的后补,《梦想心乐章》是杰麦可芬利的首部大银幕作品,他在片中献唱的美好声音,以及唱著同是以原谅为背景所创作的诗歌〈奇异恩典〉,都为这部以热门歌曲为故事的电影加分不少。

《梦想心乐章》与《亲爱的初恋》相似,也都拿到观众评比中少见的A+ CinemaScore,两者用票房证明,市场对电影各种类型的接受广度;虽然在某些操作手法中,前者常被贴上保守宗教电影标签,而后者被认为符合潮流的政治正确,但它们其实都一样倾向商业性。当它的主题明确并且向它们的受众对象清楚诉说著希望与理想,拥有能感动观众的某些时刻,并让这理念传递下去。人们本能的感觉看见了意义,人们就会喜欢并欣赏,愿意埋单这样的电影。

作者:Angela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3月6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0年3月6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