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我最喜爱的15部电影

年度我最喜爱的15部电影

不经不觉又一年了。又到时候回顾一下自己在2018年最欣赏的电影。排名不分先后啊~

15.《眼睛想旅行》(Faces Places)

电影中Agnès Varda与摄影师JR这一老一嫩的配搭,惊喜火花四射,令人觉得他们相逢恨晚。这部纪录片充满色彩,他们到处游历,遇上的大部分都是法国劳动阶层的人。虽然他们是生活上的小人物,但每位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我们都容易忽略那些小细节。就算导演Agnès Varda的眼睛再也看不清楚,也无阻她童心未泯地去看世界。我不仅被他们留下的艺术品所打动,那些人生哲理更是触动心灵。

14.《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

电影充满层次感。看罢电影之后,让故事沉澱几天,那些余韵可以令人有截然不同的体会。今次PTA还首次兼任摄影,多个画面都摄人魅力,特别那些缝纫的特写镜头,再加上背景的古典音乐乐章,就像针线般串连起故事,还为电影增添不少神秘感。Daniel Day-Lewis在电影里的演绎,大概是他近十年来的最好的一次。来到《霓》,他好像融入了角色裏,感觉很真切。那忧郁的眼神,散发出阵阵的哀伤,一直像魅影般印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

13.《野性国度》(Wildlife)

导演Paul Dano真是演而优则导,他首次执导,但成熟踏实的手法到处可见。在处理演员方面特别纯熟,给予空间让演员发挥,亦将其情绪细緻刻划出来。导演用了大量的定格镜头,为的就是要留下Joe一家崩溃前的一刻,让观众凝视那些片段,哪怕在散碎的时候,还可以留有一点点回忆在手裏。说到这裏,不得不提到摄影师Diego García。我没有看过他之前的作品,但他在《野》中捕捉的一格格画面,都散发着哀愁无奈的气质。

12.《圣鹿猎杀》(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电影充满挑衅性,令我突然想起Michael Haneke的<Funny Games>。在《圣》内的镜头运用大多是静态定镜。画面有如漩涡般将观众慢慢吸进去。透过镜头的慢慢移动,引领观众去推敲事情的发生。部分镜头亦跟随主角的背后移动,观众就像代入了跟蹤者的角度。除了画面上的挑衅,电影配乐更是绝配的介面。利用尖锐刺耳的音乐,增加影像上的层次感,并一下一下地刺中观众的要害。

11.《范保德》(Father to Son)

电影以三代父子关係去刻划家庭的宿命论。侯孝贤导演为这部电影的监製,虽然不是由他执导,但在独白,镜头运用、主题方面却处处流露着他的影子。电影完结后有一种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对悲剧循环感到抑压,另一方面在电影裏感受到人是有能力打破循环而感受到一种释放。这是一部绝对值得再次细看电影。

10.《战地狐步舞》(Foxtrot)

看《战》感觉坐了一转情感过山车。电影的头两幕戏,剧情零碎离奇得可笑,亦昇平得有点摧眠作用。但当进入了第三幕,所有事情突然认真起来。导演藉狐步舞寓意无力的人生,因舞步让舞者永远都回到最初起点。我们怎样也逃不了命运的安排。其实我们本已经知道,只是摆出懵然不知的姿态。电影迫使我们去面对这个「真相」。亦因无知被暴露了,情绪特别不安。

9.《水底行走的人》(I’ve Got The Blues)

这部纪录片的影像处理非常特别,特别是过场空镜的部分,有些画面朦胧胧胧,节奏时快时慢,有如一幅极具风格的艺术品。这部电影酒意很浓,慢慢把观众摄进去一个非主流的艺术空间,一个潇潇洒洒的领域,越看越有醉意。「水底行走的人」,我们在水裏看见这个独行人,是一个外人。反之,从水裏看外边的人也是格格不入。所以说,还是不要妄下判断去决定究竟谁是局外人。

8.《扮公室上位攻略》(Sorry to Bother You)

《扮》影像非常强烈,无论是场境布置或服装配搭方面都色彩缤纷。电影的舞台感很丰富,尤其是每当男主角在推销时,画面天马行空地融合了多种舞台效果,而变得出奇新意。电影以喜剧手法去探讨多个现今世界所面对的问题,笑声底下暗藏有很多潜台词,对资本主义下及族歧视问题有着凌厉的批判。除此之外,电影对艺术、科技应用、社交媒体,粗製滥造的新闻、低俗电视节目等等的冷热嘲讽亦到处可见。

7.《独行煞星》(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

Joaquin Phoenix其貌不扬,性情飘忽,但不知何时,他已经成为我对「质素电影」的指标。

《独》没有太多对白,导演Lynne Ramsay将这个简单的悬疑故事拍得极有质感。当中巧秒地利用CCTV画面去过滤暴力情节,让这些情节不会盖过电影本身,亦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回到主角身上。Jonny Greenwood (Radiohead的结他手)的音乐设计也是非常值得留意,那背景电子音乐为电影增添不少压迫感。

6.《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

严格来说,《以》是2017的片子。不过,香港观众在今年才有机会观看此片。Elio与Oliver之间的暧昧悄悄地在观众的眼帘下,不知不觉地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就是那幺神奇。就是那一下眼神,那一下触碰,让我们不经意地进入了这个幻境。现在回想起,也依然沉醉于电影片段中。

5.《睡王子的快乐传说》(Happy as Lazzaro/Lazzaro Felice)

电影将部份圣经故事与现实主义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旅程。《睡》到第二部份,剧情来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惊喜。时代变迁,一觉醒来,身边的人和物突然面目全非。但那一颗善良的心,是依旧永恆不变。就如电影中,这「一家人」就连去进入教堂听一听上帝的音乐的权利也被剥削。不过,只要彼此之间的有着强韧的结合,音乐也会因此而存在每一个人的耳朵裏。

4. 《牧师的最后诱惑》(First Reformed)

电影的美学非常极致。画面呈现不少整整有条的横条直线,对称影象,配合极简洁的场景,造出冷酷空虚的空间。再加上独白中显示出主角的混乱思绪,两者造出强烈对比,影像语言十分澎湃,亦同时释放出无比的压迫感。除了宗教,《牧》触及到对信念、存在等主题,这些亦显然是对已故大师Ingmar Bergman作出致敬。饰演男主角的Ethan Hawke一向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今次他在《牧》的演绎也非常值得留意,他将绝望中的压抑拿捏得很準确,希望这会为他带来事业的高峰。

3. 《小偷家族》(Shoplifters)

《小》是年度最佳电影之一,应该不用详细释了吧。在日本经济泡沫爆破后,日本社会形成贫富悬殊的现象。这个局面过了数十年依然维持到现在。小孩子是这个境况下的牺牲品。最令人心酸的是主角小男孩。在士多老闆劝喻他不要再教妺妹高买的那一幕,他是被迫步向现实的世界。其他小孩子或许有十数载去走过成长的道路,祥太却在这一刻强制地成熟起来。现实社会这样残酷,看来安居于小天堂?直到老死都不被发现的人还是比较幸福。

2. 《烧失乐园》(Burning)

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短篇小说,导演利用故事刻划出现世年轻人的无力感。电影的每一个片段都把年轻人的无奈彰显出来。几乎在坡州的每一幕都是在黄昏及清晨的时段,在朦胧的迷雾间,主角努力寻找真相郤徒劳无功。这正正彰显年轻人在时下的大环境下的迷失。我记得看罢电影几天,那份沉重的无力感依然额压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1.《罗马》(Roma)

被誉为年度最佳电影之一是非常实至名归的。我是在小屏幕上收看的,但其震撼力已经超乎想像,所以我会极力推介,若果有空的话,必定要在大银幕上观看。这是导演Alfonso Cuarón半自传式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70时期,墨西哥一个称为罗马的小城镇。故事叙述导演小时候与家中佣人Libo (戏中改名为Cleo) 的一点一滴。儘管当时社会阶级制度甚重,但电影让观众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可以跨越性别、种族和阶级。

作者 Facebook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0年2月27日 下午9:52
下一篇 2020年2月27日 下午9: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