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南屏晚钟》:#69thBerlinale# 全景。又是绝无可能在国内上映的影片,同妻问题还不…

《再见 南屏晚钟》:#69thBerlinale# 全景。又是绝无可能在国内上映的影片,同妻问题还不...

“如果他们喊我回去审查重剪,我就拒绝。我知道国内年轻人有办法把资源免费发布到网上,我很OK,不会介意!”“希望我的国家和政府有一天可以明白,一个人是可以爱任何人的。”
中国同妻+鞋叫题材,女导演相梓有栗宪庭和NYFA学习背景,思维独立偏西化,本人很风趣。她说是这样备案的:现在剧本审查只需要交个提纲,所以我就写本片讲述了我父亲的情人…,审查员自然以为情人是女的,所以就过啦!她知道在国内不可能找到投资,也肯定过不了审。“如果他们喊我回去审查重剪,我就拒绝。我知道国内年轻人有办法把资源免费发布到网上,我很OK,不会介意!”“希望我的国家和政府有一天可以明白,一个人是可以爱任何人的。”电影有《喜宴》式中西结合视角,情节略似《谁先爱上他的》,也是母女从头吵到尾气到冒烟,但同时又充满怪趣的笑点,尤其那个全程懵逼的外国老公。能看出成本确实很低,导致镜头调度较单一、个别段落微闷、结尾也仓促,但戏剧设计很有张力,能看出这位青年导演的潜力。尤其要为题材点赞,爱最大!
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华语同志电影,比“谁先爱上他的”更加写实,更接近中国深柜家庭的真实风貌,所有的吵架撕逼都耳濡目染。导演擅长使用蒙太奇,用极少的经费拍出了创意的画面。中国文化讲究委曲成全,却没想过如何化解隐忍带来的怨毒,求不得而戾气生,我们的精神世界有着太多桎梏……
导演的Q&A环节太圈粉了。希望能拿泰迪熊奖。
#Berlinale2019#三星半的片子,多给半星鼓励,在显而易见的预算受限、演职人员受限的情况下完成度很高,可以感受到电影避免刻意、但还是无意中全程以女儿的视角注视着父母,这注视中充满了怜悯、同情、一些时刻的共情和压制着不要外扬的不齿与埋怨。影片开场前制片人老公夸赞导演老婆的那段真是有意思,讲了不少如何层层过审的细节,在这位西方人眼里他的中国老婆能play with it实在是有智慧极了。其实中国导演们都该做做这种交流,趣事肯定一抓一大把。
中国式家庭的问题,LGBT群体的现状,同妻的命运,中国社会的性压抑,全在这短短的的一个半小时。导演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而南吉是最适合叙述这个故事的载体。看首映的时候,观众提了一个问题,这个电影可以在中国上映吗?导演说,她不知道,也许把男朋友换成女朋友可以><让人难以想象吧?而这又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发生了。电影的字幕里出现最多的英文单词是cult,我发现整个中国社会就挺cult的,对摆在面前的事实视而不见,即使揉碎了掰开了也无动于衷,逼着你指鹿为马。像电影中的母亲一样,一辈子和自己别扭较劲,自欺欺人,a dog parking at the moon,还是有很多没有放弃的人
按理说这样反鞋觉,普及基础性别常识的电影应该在国内被民政局和宗教司大力推广才对,所以其实我特别好奇这片子若送审会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同地久天长一样有着横跨近三十年家庭史,但只能以一种极为节俭的剪影碎片及舞台实验来粘合。当代中高产妇女思想生活全面被伪劣Cult变种仁波切接管,警察局说管不了,那电影局来支支招?
昨天创了一下午连看三部电影,每部都半小时内忍受不了退场的记录。没想到今年柏林目前最喜欢的影片竟是这部被安排到大夜场的、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女导演的处女作。
130分钟,单一场景,探讨了如此之多的问题:男同、女同、同妻、婚姻、离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少女、重男轻女、控制欲…..却丝毫没有柏林一贯的陈腐说教气息,故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张弛有度。
批判之中又有悲悯,更难得的是苦难生活也有幽默感相随,总觉得似曾相识,片尾字幕出来时终于想到了:啊,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女德班BGM和话剧舞台乱入的实验性无缝对接,日常生活场景也能玩出一个超现实trick,后现代感十足。
题材所限没法报道,只能在朋友圈疯狂自来水了。

看完影片,我似乎明白了《再见 南屏晚钟》标题的含义,最后才油尽灯枯的李久梅,其实在与初恋分别时,在回荡着南屏钟声的雷峰塔下,就已经告别自己内心的钟声。而后几十年的欺骗、折磨、救赎、放逐早已注定,这无法改变的宿命让人不由地悲从中来。
抱着烂片的期待去,带着佳片的欣喜回来。导演的田调做得是一等一的!
拍得很写实、很工整,却也有抽象的段落,过去、现在没有刻意进行区分,却一目了然,台词生活化,行为常人化,是喜欢的类型,拍家庭、拍日常、拍父母,还是女导演最擅长呢!在这个语境下,还能完成对国产LGBT家庭的素描和思考,且不带猎奇色彩,在既定框架内完成无解的探索,自带压抑和捆绑色彩,呈现多数家庭的妥协与窒息的现状,重要的是由一个女导演来完成这样一个沉重的命题,难得了。
粗糙,却出其不意地优秀!这个作品对于中国的LGBT群体来说:像一道光。
女儿要是聪明的话,应该尽早、多多安排妈妈跟刘阿姨出去旅行,甚至安排她们在其它城市租个房子居住,哪怕半年、一年换个地方。经济条件好的女人,50多、60多正是最好的时光,一准儿、立马走出那个爬也爬不出的大坑。啥邪教、啥生活不幸,都不是她们两个女人的对手。非常喜欢本片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喜欢女导演的作品,细腻、稳定。妈妈的演绎太出色了,把女人的歇斯底里,无助都呈现出来了。
内地难得一见的同性恋题材,个人感觉要比《谁先爱上他的》好,更有概括性,压抑静默要比吼来吼去有力道。有人选择在形婚骗婚里躲过一生,压抑自己的人性,压抑必然带来扭曲,受苦的是下一代。这样的父母,这样的社会环境,女主能成长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太难得了。一切错误的开始,不是从发现丈夫深柜开始的,是从再见南屏晚钟开始的。7分。
很喜欢 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能看出来导演花了很多心思 正如她自己电影开始前说的她把所有都给了这部电影 全程都认真地看 有沉默有细语交谈也有被逗笑 导演本人是很有意思的人 就算抛开同妻题材 这也是值得看的电影 两代人各自的忧愁 都渴望找到一个出口 ps.资治通鉴那段有意思 喜欢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很惊喜。跨越30年的三个年代交叉叙事。相比同妻情节,我更关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种心理扭曲的、将苦痛发泄在孩子身上、对子女进行恶毒言语攻击的可怕中国母亲形象。在固定长镜头形式下,衬托出中、青、少年演员集体出色的表演与念白水准,让观众如坐针毡。邪教洗脑元素也很有纪录片的真实感。如此生动自然地表现父女、母女两代人的复杂关系羁绊,十分难得可贵。舞台、电影布景以及超现实元素也是神来之笔,令主角与观众共同抽离。les元素是否有必要值得探讨。结尾的留白有意犹未尽的遗憾。四星半
#SHQFF# 3.7 分。想了半天缺点,但最后想想真的是值得鼓励。
时空交错剪接出色,流畅而不突兀,讲述了三段故事,神烦母亲和囡囡的紏缠令我想起逆女,一开始已觉台剧感多于中国电影感觉,另外有些用舞台剧效果表达还算不错,就是太多邪教段落和结尾转折位和前面的人物性格铺排有点说不通,怪怪的,其他还好,可一看
3.5。题材加成。始于“同妻”题材但不仅于“同妻”,跨国婚姻,父母,亲子,成长经历,甚至还有xie教,相互交错的各种隔阂,在发展到高潮时,我还在想为什么要把明明是“受害者同妻”的母亲渲染的如此面目可憎,原来闪回过俩段的少女暧昧画面是母亲自己,自己也属于骗婚的那个。喜欢舞台感的几段,还有不同年龄的主角交错的时空,设计感很强,虽然也可能是为了省钱,但显得更具中国特色的魔幻现实。
很佩服导演的设计 作为中国人真的看到很多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 无力又心疼 虽然有出戏的地方 还是部很出色的处女座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下午12:16
下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下午12: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