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国》:用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这才是对电影的最大礼赞啊。开头的手持摄影呈现出一种纪…

《下一站,天国》:用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这才是对电影的最大礼赞啊。开头的手持摄影呈现出一种纪...

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这才是对电影的最大礼赞啊。开头的手持摄影呈现出一种纪实风格,将这个幻想的故事弄得像真实发生的。依然是是枝裕和最喜欢的亲情,生死之类的话题
不仅是是枝裕和最佳,更可写入日影史十佳。1.影片触探到了繁复、异质而流动的自我绵延,直面终极问题:关于记忆与记忆的重构,关于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真谛。2.用最朴素的方式(访谈纪录与简单真诚的搬演拍片过程),传递最动人的情感;用最纯粹的方式(围坐讨论),思考最本己的哲学议题:最早的记忆在哪里?再现记忆有何意义?过往记忆与对梦境的还原甚或对未来的真切想象,何者更真实?不做出选择就是拥抱完整的人生吗?3.拍出的电影大多留白,我们仅能通过逝者的话语与零星的演绎排练,在想象中重塑他人的记忆。4.通往天国的记忆电影制片厂,亦是我看过最美妙动人的死后世界,一如[可爱的骨头]。5.今夜月色真美的凝望&天井盖。6.留下拍电影的记忆,坐在摄影棚中的长椅上回顾人生。7.夏日里,坐在公车前排,微风拂面。8.在云朵里飞行。(9.5/10)
如果你对今生没有任何眷恋和回忆,也许就失去了来生的资格和意义。我还无法选择。
少不看黑泽(清),老不看是枝。
相当有意思的构思,用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虽然节奏略慢,但是相当值得回味。假如我现在死了,我最难忘的是小学入学时候,妈妈为我缝的刺绣书包,那是我高中之前唯一的书包。现在回想,如万晓利所唱,妈妈再给我缝个书包,让我背上它去天涯海角。
#重看#手持镜头和大量访谈,明显带有是枝裕和早期纪录片的遗风,正处于从纪录片到剧情片的过渡期,因此虽是极现实的素材内容,框架却是架空式的天国车站;出道路数与河濑直美相似,也偏爱死亡话题,以及关注老人和孩童题材;正如他本人所言,小说更注重内心及情感,电影保持客观距离。
录像带和电影的并置实在迷人,既然录像带能把人生的全部都记录下来,为什么在人生的最后还要特地还原情境拍一部电影呢?电影的美好意义就这么讲出来了。选择也是执着,不选择也是执着,人生所有就是执着啊。一个内核很炫技的故事,用丝毫不炫技的方式讲出来。神作。BJIFF17S9
是枝裕和啊,能把死亡描述得这么有人味儿,你恐怕是唯一一个了吧?太喜欢那个回忆自己红裙子的老奶奶。17.4.9 重看。感觉很不同,竟然出现了幽默感,而且这次更关注主角的心境。能活在一个人永恒的记忆里,真的相当幸福。
“我永不能与人这样接近啊”;“我害怕再一次被人遗忘”。在经历过那么多憋屈隐忍的岁月,死后的人们才愿意敞开心扉——真是神作
天堂业务员,回忆皆电影
喜欢琐琐碎碎的往事回忆,为了吃鸡肉饭穿红裙子在餐厅给哥哥跳舞,下午枕在妈妈的腿上睡觉,第一次在天上驾驶飞机看到棉花糖一样的云朵,九岁那年全家避难在竹林里荡秋千吃饭团。中转站的简陋寒碜倒显得亲切。井浦新处女秀,青涩的演技也跟忧郁型男望月的气质不谋而合。
这部电影讲了两件事:1、记忆(死亡);2、电影(记忆)。死了,去天国之前可以留下记忆,而留下记忆则通过电影,电影不死,但人必须走了。即使在一个幻想空间叙事,是枝裕和也一如既往的平实——死亡之后留下的珍贵记忆,也仍然是一些平实的碎片。而天使们,没有翅膀也没有光晕,天国车站更是简陋如斯
前半段如纪录片访谈,勾勒出天国中转站的运作模式,略感聊赖之际,陡闻二十出头的Arata说和老爷爷是同龄人(他好像水果星球乐队永强+柚子结合体啊),心瞬间被震动,仿佛找到解锁这片的心灵密码,及至拍摄、放映每个亡者生前最幸福时刻,是枝裕和如此温柔地让人感知到: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它再现已逝记忆,呈现人类万千悲欢。如果死亡不可避免,至少可以庆幸天国的前一站是电影。
是枝第二部剧情长片,已经有了大师风范。无法割舍的迷影精神,对生命的终极关照,待人接物的温柔态度,凡此种种让是枝成为了今天的是枝。为逝者选取的瞬间拍摄电影片段,这个软科幻的创意居然也能拍出完全生活化的味道。如果可以,我也想要这样在电影院里启程离开。那里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回忆
让你挑选一段记忆带去天国,你会选什么?这个设问暴露了记忆永远有差等,不是责任,没有温情,它最残忍。最后的记忆中的记忆更是很妙。尽管很欣赏他的电影观——比真实更真实,比梦更梦,但我想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只是不愿做出选择的人,就只好留在人世间为别人造梦了。
B / 独特的生活化纪录色彩的科幻/奇幻?或是如李沧东《诗》一般对自身创作的一次具象论述?是枝的作品大多具备一种后撤的时间性,而本片的设定正是回忆的拣选与重塑。敏锐地创造/捕捉到生死之间人混沌的质态,比Coco之类完成度高太多。最终,是电影把我们召唤到天国。
刚看完第三度嫌疑人,再扭过头看他早期被我遗落的下一站天国,有一种神奇的对仗感。对是枝裕和没有你们这群文艺青年那么痴迷,但几乎每一部也都有看。其实相比于他的影像,他对文学的设想和拿捏更正中下怀。那种能把自己的书影音完美融合的导演我想了想好像还这没有,能把书影做到这个地步,他入前三。
想到自己,会在贪心地跟工作人员讲很多很多,让他们拍一部撒旦探戈那么长的电影出来,还是什么都不选就一直留在这一站好了这两种选择前,犹疑不决。
#日本电影大师展#@博纳杭州大悦城,气氛萧索忧伤,乍一看是一部悲伤却寄情期望的小成本伪纪录片式奇幻片,然而当最后关于月亮的自反性镜头一出,便琢磨着似乎更像是一部是枝裕和早期电视台工作的(扎心)手记:你们说起来/写起来容易,可是把文本性内容的影像化工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何况工作时间紧、强度大,动不动挑灯夜战,吃力不讨好,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呢?导演在片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一旦“成型”就是一种“永恒的时间”,与相关的人会形成永远的关联,读过本片原著小说,内容一样但与电影观感截然不同的原因兴许就在于此;说起来这份阴阳中转站的工作真的不错啊,泡澡读书下棋,生活宁静,累是有点累,可是没啥竞争压力啊
是枝裕和早年便开始探讨着人生回忆的构成,有很浓重的纪录片风格,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瞬间构成的,不到最后一秒你不知道那些瞬间对你的意义有多么重要,难忘的时刻一定也不只一次,但如若说起最难忘的时刻,此刻你心头不假思索想到的便就是最真实最想去永远地停留的时候,记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事情一旦过去便不再能拥有,我们在这一次次回忆中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明白就算无法再拥有,但却能成为我们永远的羁绊,能跌进这美好的幸福中。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9日 上午11:08
下一篇 2023年7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