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停,绿灯行》:4.5星。小小驾校练司机,人心嘴脸全看清。吸粉不忘老母亲,单亲带娃很艰辛,大款显…

《红灯停,绿灯行》:4.5星。小小驾校练司机,人心嘴脸全看清。吸粉不忘老母亲,单亲带娃很艰辛,大款显...

那时候真的是电影的春天,百无禁忌。驾校小分队宛如一个微型社会,以小见大透视了转型期间中国社会的众生相,每个人都有阴暗面也不乏人情味,正如原名的打左灯向右转。
4.5星。小小驾校练司机,人心嘴脸全看清。吸粉不忘老母亲,单亲带娃很艰辛,大款显摆甚牛逼,职位揩油真黑心,骂你狗日要虚心,一方有难同齐心。新手上路要用心,轻重缓急要分清, 进退自如是真经,终成社会老司机。展现时代的气息,还看早期黄建新
原著和电影都很伟大,利用驾校这个集纳不同阶层的特殊场所,高密度设计了一场又一场强冲突的戏,展现出中国90年代社会小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背景中流行乐记录了时代。其犀利的表达,当年看或许太贴近现实,远离了那个时代才更体现记录的价值,而且以现在的标准是超大尺度。这里有市井人物的逢场作戏、仗势欺人;走后门、做生意、想办法时显出的小聪明令人震惊,脑子转太快就像本能;对自身权势或财富洋洋自得,永远在炫耀和压迫;无道德底线却又能温情泛滥,乃至忘记一切不愉快……这是一群太过于圆滑狡诈的民众,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也有无数怪现象(记者婚外情偷井盖气功毒品炫富对日友好),只是黄建新不愤怒,也没有摆出启蒙的架势,他理解这些人的难处和生存之道,自然主义又略带幽默地讲出了他们的故事,这就是人,那个社会那个年代下的普遍人性。
黄建新对人情世故的精准把握无人能出其右,不同于好莱坞影片对于误会和冲突的最终清晰的化解,采取破立二元化,而黄建新会避重就轻地对冲突和矛盾只作轻度干预或迂回曲折让其自行消解,做留白给观者去品位个中滋味。他前期作品的先锋已足可以使其笑傲影坛,到了中期的“都市三部曲”更是体现了他手法的独特与细腻,杨德昌对于社会与人情的剖析和展示还是或多或少采用了颇有戏剧张力的情节,而黄建新要更含蓄些,这样的东方哲学西方人很难参透。中国导演第五代中张艺谋和陈凯歌较其它人先出位获得国际认可,更多的是他们影片泼墨写意的东方意蕴和形式美征服了西方的欣赏者,而黄建新的影像文本的玄妙会多少影响它的受众,这也是黄的知名度不如张陈二人的原因之一。
B站3连 黄建新&牛振华 “都市百态三部曲”:1993年《站直啰,别趴下》<1994年《背靠背,脸对脸》>1996年《红灯停,绿灯行》。据说本片被禁了?可能因此没像另外两部那样有修复高清版本吧?另外,没中文字幕辅助听明白台词也有点儿影响我对少数故事情节的理解。—— -绿豆:嘿,明天比赛的时候,光张嘴别出声,就你这跑调臭嘴,一张嘴准砸锅,听我的没错哦!-兔子:豆叔,要是我们班同学都光张嘴不出声,那怎么办呀?-绿豆:那叫此时无声胜有声,要真那样,你们班赢定了。→《校园合唱团的秘密》—— 老差:钱是个什么东西?花起来是钱,搁那就是一堆废纸。—— 记者:现在有句流行话你们听过没有?男人一有钱就变坏了,女的一变坏就有钱了。程芬现在没钱,所以现在是良家妇女,老差就不一样咯!→ 台词写得真不错,真有生活气息。
这尺度真是厉害,里面有段办冤假错案的台词让人喷饭呀,将改革开放时代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比起前两部作品,这部的整体格局和设计感比较主题先行的刻意,但在下岗女工、暴发户、退伍军人、记者、混混的群像戏中我们看到一个已经完全改变的中国社会,它开始追求利益和价值,以金钱来衡量一切,它告别了之前的阶级斗争,在商品化的浪潮中如鱼得水,从电影开篇到结尾贯穿一切的元素就是金钱,大款的长城卡、下岗女工的穷困、混混的偷井盖卖钱、记者到处找包销学车费的途径,人们的家庭、工作和社会交际都在金钱的框架下进行,教练利用职业特权揩油,也是描绘生动,相信学过车的一定深有体会,同事也通过这个职业来折射了大环境,在当下生存,圆滑世故、左右逢源、开动脑筋、放下身段、厚着脸皮,这才是真正的处事之道呀
现在为啥没有这样的现实题材了?
黄建新以三言对联体冠片名形成另类作者招牌特色。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求求你,表扬我。史称:三言二拍!……按画面所打出的中英文对照,本片似乎应该叫作——形左而实右,更像一部政讽剧的片名?不过结合剧情实际内容和情绪脉络,还是相对温和的红灯停绿灯行更为贴切。黄建新与冯小刚的最大不同(或者说相对优势):他并不追求过分的丑星当家愤世嫉俗和夸张荒诞的故事情景,喜趣与讽刺总是相对低调混容在更为贴近生活正常态的平实叙述中,虽然本片学员身份教官性格给人感觉过于社会阶层标签化,但起码人家想到以考驾照的现实主义情景去自圆其说,并最终保证结尾向人性良善生活美好上扬那一刻的高潮处理要比冯式煽情催泪更为真实自然——不妨对比班组成员面对绿豆染毒与甲方乙方姚远北雁借婚房给癌末患者……三星半。
幽幽的默,黄建新小市民三部曲第三部。牛振华在每一部里都挺牛掰的。
资料馆2016.6.15.7pm 《打左灯,向右转》,名字非常直白,人物也都很典型,市场时代、未散场的历史、不同阶层的百姓,还继续分享的相互理解。但这毕竟已经是一群完全说不到一起的人,强行揉在一处,虽没有后来(《小时代》式的)那样勉强,但也已然不够通畅。
居然看的是无删减版,原名是打左灯向右转。 这片子后来居然被禁了现在看来也是情理之中。非常厉害的一部小品式电影。细微刻画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与行为方式,共产主义元叙事与市场经济碰撞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见微知著。非常喜欢黄建新这部作品。强烈推荐。
城市百态三部曲的终结篇,驾校小分队宛如一个微型社会结构,见微知著,戏谑调侃中拼就市场经济风潮下平头百姓的精神面貌,个个汲汲钻营生财有道,却也不乏人情味。当时的气功热、出国潮从中也可见一斑。新闻洗白、回购井盖、篡改发言,嬉笑中道出繁荣背后的一系列失序。
黄建新市民喜剧三部曲之学车轶事,以小见大地展示90年代的中国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微妙的人情世故。教练公饱私囊、记者左右逢源、大款仗势横行……耍心眼占便宜、推责任潜规则、新闻洗白、民族主义,如今看去满眼都是“敏感词”,批判现实的力度难再引人唏嘘。种种钻营小恶之下,亦不乏富有人情味的帮扶刻画,义气和骨气令本片没有走向失序的一黑到底。
3.5;“小市民三部曲”中最弱的一部,但足以碾压同期及后来许多所谓打着“现实主义”旗帜的电影,对有缺点的小人物之描摹可谓参透中国社会的人情世故,其微妙尺寸的精准拿捏让身处其间的我们定然会心且不无酸涩;驾校小团体几乎就是社会百态和人间样本的缩影,六人的身份设置也是所属群体的典型,彼此产生的互动与矛盾恰是彼时经济高速发展前期的先声,失业者开始出现,个体经营飞速,各种倒卖/骗子过江之鲫,知识分子茫然,记者在良知和利益之间通常选择后者,阶层之间开始出现大幅度断裂,而同时历史遗留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继续发酵到21世纪的民族主义)——真是一个百舸争流的年代啊,那时不必避讳阴暗面,给出一个乌托邦似的结尾仿佛是后来变数的无奈预告。
这才是现实主义幽默片的正确拍法,人物性格特质明显,好坏在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存在,每个人都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同时也有对官僚作风、媒体宣传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呈现和批判。
红灯停,停的是虚无,绿灯行,行的是现实。作为黄建新都市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和系列前两部比,剪辑节奏不如之前流畅,虽然锐利依旧,但是隐喻太直白了,直白到会让人抽离出来,不会再觉得自己也是被讽刺对象,而只觉得他们只是他们不是我,少了几分笑而不语,多了些许可笑发噱。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磁。借公安驾校学员学车故事,折射出90年代中期中国百姓形形色色的面貌与迥异的三观。校长教练记者大款学生下岗女工等每个角色都有善良的一面,但也纷纷精于算计、占便宜吃回扣、阳奉阴违左右逢源。角色设定在当代国产片中很罕见。正如原名《打左灯,向右转》,导演野心不小
以小见大透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轻讽刺喜剧,格局和力度小于背靠背脸对脸,但对于刻画当代都市变迁却也有独到的一面,善于钻营的记者、单亲养孩的下岗女工、孝顺却沾毒品偷井盖的个体户、耽于享受又工于心计的大款都有各自的心结,以及爱打擦边球占便宜的教练和民族情绪严重的校长等人的形象都是活灵活现
到底中国电影在记录现实这条路上是死翘翘了 这部电影也只能靠插科打诨来嬉笑怒骂 骂骂无原则没一句真话的狗记者 骂骂体制内无孔不入的吃拿卡要 哭哭民智未开 看起来其实没有出路 二十年后也确实没有本质改变 只剩一群醉生梦死的人 叫杨伟的北大研究生长得好像张林 已经笑疯了
7分。有了《背靠背,脸对脸》的珠玉在前,本片更像是一种并不高级的重复。一个明显的缺点可能是,没有第一主角,缺少主视点,几位主角戏份比较平均,焦点一直在转换。其实再努把力可以把苟记者想报销学车费作为主线来着。另外,这么破烂的一个学车场,是怎么引得日本商人取经的?这个民族主义支线设得比较生硬。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8日 下午8:45
下一篇 2023年7月8日 下午8: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