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蜜儿·克劳岱尔》:卡米耶,33岁的阿佳妮,我见过太多的蓝色,魂断威尼斯之蓝,基耶斯洛夫斯基之蓝,…

《卡蜜儿·克劳岱尔》:卡米耶,33岁的阿佳妮,我见过太多的蓝色,魂断威尼斯之蓝,基耶斯洛夫斯基之蓝,...

那个有蓝色湖泊般双眸的女子,当她在楼下大声叫喊他的名字,而他痛苦,几乎默默承受一切,我只是无法明白,到底是爱艰难些,还是承受爱艰难些。
王尔德说,人自杀的方法有两百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和艺术家恋爱。
卡密尔是一个我仰慕的传说中的法国女雕塑家,阿佳尼是一个我仰慕的传说中的法国女演员。
卡米耶,33岁的阿佳妮,我见过太多的蓝色,魂断威尼斯之蓝,基耶斯洛夫斯基之蓝,维姆文德斯之蓝,德里克贾曼之蓝,绝望之蓝,明净之蓝,孤寂之蓝……蓝色是拒绝融化的冰,蓝色是正在燃烧的火焰,我更喜欢此片阿佳妮的癫狂之蓝,哀求之蓝,反复咀嚼之蓝,在疯人院慢慢老去的枯萎和干涸之蓝。
看到评论里说:“女人的悲哀往往在于,如果她深爱一个抽象的东西,学术或者艺术,就必须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男人身上才行。”我竟然能认同这一点。长达近三个小时去感受阿佳妮所演绎出的这样一个拥有旷世才华的炽热生命慢慢熄灭直至成为灰烬的绝望感。
港译片名叫《罗丹的情人》,完全与影片本身背道而驰。
当年特意不敢选罗丹和卡密尔的课题来做,选了蒙克的。结果到底都是差不多,一段情一辈子纠缠不清的类型。太投入,太孤注一掷,但什么样的人总会遇到什么样的致命的人吧。谁以为谁能逃脱得出命运?
若爱得深,会不能平衡;为情困,折磨了灵魂….
【观影1000部纪念】经典艺术传记片,阿佳妮凭本片加冕柏林与凯撒双影后,第2次提名奥斯卡。①布景,服装和雕塑精美绝伦,颇得古典神韵;②Gabriel Yared的配乐+德彪西,舒伯特的古典乐,赞极;③交缠着空虚的三位一体 | 她最后竟是一场空 | 卡蜜尔被时代与偏见葬送,叹惋;④如诗般的流动镜头。(9.5/10)
阿佳妮把卡蜜儿的癫狂和绝望乃至深情都演绎到了极点,却仍然令人心疼。无论后人如何评论她,我却认为能够把自己毁于一旦,投身到爱的绝境,不给自己留下退路,这已是一桩绝美的悲剧。
一见罗丹误终身
阿佳妮很美,故事很心碎
驾驭不了爱情的最终成了卡密儿,而驾驭得了爱情的最终成了伍尔芙,依附于爱情的女人最终也只得个悲情的下场,落为谈资。
卡米尔在与罗丹那次冲突中的抨击罗丹:“领导三个工作室、好多承揽委托,不去捏泥团而去搞社交,因为你的作品只需拼凑,在最后你摸几下就大功告成。同样是艺术家,我拒绝这一套使你感到惊讶?”话说这难道是“成功”的宿命?
一刀刀刻下去的岂止是欲望,刻下去的是一段在别处的生命是所有的隐忍和悲痛啊。能够把自己毁于一旦,投身到爱的绝境本就是个悲剧。静静的结尾如同Camille 的遗言“余下的仅仅是缄默而已”一样。She is nothing at the end but a mistress of Rodin. 唉
“我希望我从不认识你”当卡蜜儿对罗丹说出这句话时,曾经深刻而狂热的爱仿佛成了她生命中最痛苦的记忆。她生命最后数十年孤独地在收容所度过。对艺术与爱情炽热的激情将她燃烧得满身伤痕。阿佳妮再次奉献了令人心痛的演出。最后她被送往精神病院时她孤绝的眼神,独白中低沉的声音,我的心都碎掉了…
唯一的缺点就在于,“罗丹的情人”这个译名。Camille并不属于任何人,这样的片名仿佛是对她抗争一生的侮辱。06.25.2019更新,豆瓣把片名改了,真棒!
这么油菜花的姑娘被毁了。。。被自己毁了。。。感情上完全可以理解她。。但是真的好惋惜~~阿佳妮年轻的时候真的好萌有木有~~~以前知道她的传奇,但是看了之后好难过。。真的很悲剧。。爱情叫人痴狂,艺术叫人癫狂,两个加在一起,人不疯狂都难了。。。
导演太残忍了,连电影名都叫【罗丹的情人】。她被剥夺肉体、被剥夺情感、被剥夺创造、被剥夺了她的名字。
如何在世上生存并创造?Camille的父亲让人印象深刻,对女儿事业(天赋)的支持,对其私生活的隐忍不语(虽然是违背他价值观的)。但对女儿抱有如此大的期冀和爱意,要求其自我创造与实现,这种对成就的渴望、他人评判的在意也许亦是一种戕害吧。创造的目的并非留下名字,而应是以灵魂雕刻孤独。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7日 上午8:20
下一篇 2023年7月7日 上午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