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片尾说了一句大假话:“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片尾说了一句大假话:“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祝福》:片尾说了一句大假话:“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片尾说了一句大假话:“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鲁迅先生对不起,到现在中国人也没在你笔下形容的进步多少。
其实是存在遗憾的改编,但要感谢白杨演得那么传神…其实我觉得鲁迅的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只现在没有人愿意去尝试罢了….
上影节修复4K版,作为新中国第1部彩色电影,鲁迅+夏衍+桑弧的组合为中国电影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旁白确存在明显的宣教感,祥林嫂剁门槛的改编也加重了时代批判性,很多短评以此来表达遗憾甚至是批判,认为电影应该超越政治超越意识形态,不应该成为宣传工具。这未免太过天真,典型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难道当年左派电影反映旧社会吃人的现实呼吁底层人民的反抗不好吗?好莱坞的电影不也在积极宣扬他们心中的所谓普世价值吗?任何文艺作品任何艺术家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评价任何作品也都应该放在当时环境中去讨论,否则不就陷入了“屈原、岳飞破坏民族大融合”的悖论中去了吗?鲁迅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切准了时代脉搏!一些人有典型的思维定势,任何电影只要不批判当下政权的都会被归为下品,这岂不是本身也是一种二极管意识形态思维?
2021深圳珍藏影展,竟然能在深圳看到4k修复版,仿佛电影资料馆南下了,好激动。这部50年代的祝福,也像上次的城南旧事一样,让人惊叹中国的电影艺术在当年就达到了那样的成就,那些扎实的服化道、真实的表演、辛辣的讽刺、古典主义的审美,放到现在何止是不过时,简直绝大多数电影都难以企及。女主角竟然是十字街头的女主,二十年后在这部里的表演也太自然太动人了,第一次看到鲜活的祥林嫂呈现在面前,比读鲁迅原著时更为直观和震撼。把那样一个第三视角的短篇改编成这样丰满细腻的故事,太厉害了。更微妙的是,在现在来看竟然能与996过劳死等等社会新闻无缝衔接,每一个情节都看得人咬牙切齿拳头都要捏碎了,那样的时代过去了吗?不,它一次次地卷土重来了。
我命不由我、由天。
白杨的表演非常非常抓人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桑弧结合传统戏曲元素的《祝福》采用了完全区别于《卡门归乡》(日本第一部彩色电影)的低饱和色彩。这种视觉上的惨淡其实是暗合了鲁迅文章里的追悼精神以及悲凉基调。“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现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年的结尾反而愈发耐人寻味了。
#资料馆留影#修复版,比较成功的改编,比语文课文更生动也更悲催。白杨演活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可怜女人祥林嫂,比她个人凄惨命运更悲凉的,是周围人冷漠无情又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平庸之恶?),尤其难忘被五花大绑成亲的祥林嫂一脸生无可恋又怒不可遏的场景,而周围众乡邻竟然吹吹打打说说笑笑一派河蟹……旧社会的穷苦女人如同货物一样被卖来卖去毫无尊严与幸福可言,而这种丑恶怪相却被各阶层的人维护并且从未提出异议。电影新增加的“砍门槛”段落算是一种无言反抗也是全片高潮,而最终在旧历年底的风雪之夜冰冻死去的祥林嫂,几乎已经成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群体的一个象征,谁之罪?出路究竟在哪里?话说1956年那会的江南水乡还是富有诗情画意啊,多年后回看才发现贺老六竟然是魏鹤龄饰演的,简直是演啥像啥堪称一代黄金配角。
故事、剧本都非常牛逼,演员表演欠火候,如果把最后那句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画外音拿去,这是能在国际上拿大奖的片子,可惜它生不逢时,诞生在闭关自守的五十年代。
现在看这个故事,完全就是一个底层人民互害的故事,祥林嫂头婚寡妇的时候被婆婆小叔子卖了;二婚又是被乡亲们出卖而赶出家门;最后还是被柳嫂骗捐而导致最终失心疯了。所以最后说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忍不住笑了,现在不就是底层互害嘛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长片。被嫌弃的祥林嫂的一生。鲁迅原著;时间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几年,1921年之前;反对地主恶霸、破除封建迷信;改编新加的砍门槛也有了抗争精神,结尾画外音也在强调是反映过去的时代。
然而这样也能荣登”毒草“,罪名是“达到三十年代文艺黑线更进一步统治银幕的罪恶目的”。
我真傻,真的……

这样的时代并没有一去不复返啊
比想象中好不少,新加的老六细节、砍门槛、片尾独白属于“新中国”那味。但感慨的是,即便各个层面都已经做得相当出色的改编,离鲁迅的力度还是相去甚远,斧凿刀刻变得有些绵里藏针。当然,桑弧的水平摆在这,仍旧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杰作。
#电影资料馆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被反映在影片的山水和民俗之中,而如此美丽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画面,蕴含的却是无尽的压迫与黑暗。桃花乡里开过的是抢亲的船,雪景之下是无家可归孤独至死的祥林嫂。如《白毛女》一样,旧社会把人变成鬼,但不幸的祥林嫂,没有熬到新社会的到来。桑弧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上很成熟,开头在祥林嫂家便利用了景深处的门进行了简单的纵深调度。祥林嫂黑夜逃跑的戏码很有京剧的做派,最后用对比蒙太奇和炮仗的时空复现来加深祥林嫂的绝望与物是人非之感。白杨演技过硬,把祥林嫂这几年的变化表演得清晰可见,岁月和世俗带来的沧桑感,在白杨的外表和逐渐无神的瞳孔之下,变得更有说服力。结尾旁白庆幸旧社会一去不返,只能说希望真的如此,毕竟在人的脑海中固化的封建观念,是捐一百吊钱也冲刷不掉的。
4K修复。完全看不到《不了情》或者《太太万岁》的影子了,桑弧像是用这个盛名之下的文本,彻底完成了导演技艺的社会主义改造,旧时擅长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刻画无处可寻,多了些左翼电影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疾苦的味道。真正的悲伤是没有眼泪的,所以白杨惊愕之下瞪大的双眼能印进观众心里,往后她的身体也瘪下去,眼窝深陷,像是漏了气似的,没有希望地活着。夏衍的剧本继承了原作的重要脉络,只是少了“我”这个知识分子的视角,也少了鲁迅笔下辛辣的讽刺意味,转向最正统、正确的批判。好在多了砍门槛这个动作,是祥林嫂在被完全吞噬前的最后一次无谓的反抗。封建社会吃人,现代社会也吃人。倒是想给片尾的陈述句加个问号:这样的时代终于过去了吗?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吗?
#影片展映#2020/12/10
中国第一部彩色片,伴随着的是几乎最差的观影体验,有类似于砍门槛以及最后独白的诘问妙笔,也有片尾旁白的不太舒服之处。实际上是将《祝福》的原文本赋予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命运、鬼神发出质问,然而原本鲁迅所要批判的东西在片尾用“旧的时代已经过去”削弱了。事实上老六借款那一段无限想到当下一系列金融事件,或许这才是真正超越时代性的东西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夏衍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加快了文学叙事,侧重祥林嫂悲惨遭遇,不如文字留下的第一印象更有冲击力。白杨演的好。值得庆幸的是,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不幸的是,它以别种方式继续着。
戏剧式结构,多是静态构图,江南水乡的布景太棒了,渐隐渐显转场,中近景和特写拉近拉远捕抓到人物神态,白杨主演太传神了,几处段落无一不体现了祥林嫂的人生悲剧。配乐运用于调动情绪太直接,后面至结尾的改动完全是迎合当年意识形态的政治正确,但极大地消解了原著宿命感,再想只觉得鲁迅人性刻画真是深刻。看此片我想起了十几岁时阅读原著时的那种怜悯,当时只觉得祥林嫂可怜,如今想来依旧如此。旧时妇女最是让人同情,她们深受族权、夫权、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毒害,一辈子毫无个人价值,底层的旁观者(柳嫂等)平庸的恶更是杀人诛心,但里面被吃的又何止是祥林嫂,贺老六勤劳、老实、忠厚,辛辛苦苦干几年连地主的高利贷利息都还不起。还是大师说得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关键还是要懂得争啊!片尾加补:“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只能表示呵呵
小说讲的更多是麻木,电影则描述的是挣扎

转载声明:此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上一篇 2023年7月3日 下午8:36
下一篇 2023年7月3日 下午8:38

相关推荐